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润华  朱芳晓  王晓桃  莫汉有 《临床荟萃》2008,23(15):1129-1130
特发性结节性脂膜炎以反复发作皮下脂肪层痛性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因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临床上常采用激素治疗[1].近期,我们收治了特发性结节性脂膜炎2例患者,发现沙利度胺对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软骨的侵蚀,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以及滑膜和关节腔的一系列生化和形态学改变。众多的病原学因素参与的发病机制中,遗传、损伤以及年龄是公认的危险因素。在OA患者的关节中滑膜炎很常见[1],可能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先天免疫系统可能参与这种炎症反应。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和骨组织中常常可见含钙的晶体,包括双水焦磷酸钙(CPPD)和碱性磷酸钙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性贫血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以了解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肿瘤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和正常人群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共52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4例,类风湿关节炎17例,干燥综合征8例,大动脉炎1例,Werger's肉芽肿1例,巨细胞动脉炎1例.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和肿瘤科.正常人群来自于本院学生.入选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扳低于50×109/L、慢性失血者或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被排除.同时还检测了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组、肿瘤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LDH和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贫血组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组血清EPO水平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患者的贫血可能与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降低有关,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能对这些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采用正清风痛宁60mg/片),60mg/次,2次/d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240mg/片),240mg/次,2次/d治疗。治疗12周后应用西安大略一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从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功能困难程度3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WOMAC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功能困难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均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能够较快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能抑制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arthritis,EOR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病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甲氨蝶呤方案治疗.治疗24周观察2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治疗前比较DAS28评分,将DAS28评分做为疾病活动度及疗效指标进行评估.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均降低,但实验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联合MTX在治疗老年RA,较单纯用MTX更能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病情,降低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小板,从而减少老年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定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观察软骨的组织学改变,探讨小白菊内酯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纯种新西兰兔40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组(A组);其余的32只采用右后肢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法,建立OA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口服对照组(B组)、模型关节腔注射对照组(C)、小白菊内酯口服组(D组)、小白菊内酯关节腔注射组(E组),每组8只。B组和D组兔分别予生理盐水、小白菊内酯灌胃,C组和E组兔分别予生理盐水、小白菊内酯关节腔注射,连续治疗6w后,测定各组兔治疗前后血清、膝关节液TNF-α、IL-1β表达水平。所有实验动物在8w处死,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关节软骨的病理组织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B组、C组)比较,D组、E组关节液及血清中的TNF-α、IL-1β浓度均明显降低(P< 0.05),且E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D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病理显示有关节软骨破坏,病理积分升高(P<0.05);D组、E组病理改变较B组、C组显示关节软骨有所修复,病理积分降低(P<0.05)。结论 小白菊内酯可减轻动物模型的关节炎症,其关节腔给药的抗炎疗效优于口服给药,抑制血清和关节腔TNF-α、IL-1β的分泌,可能是小白菊内酯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关节疼痛15年心悸1年,于2008年10月5日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60mmHg(1mmHg=0.133kPa),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质中等,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110次/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超声下白塞病(BD)心脏损害的改变.方法:总结36例BD中9例心脏损害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①BD心脏损害以瓣膜为突出表现,超声发现88.9%(8/9)心脏瓣膜损害.②BD心脏瓣膜损害的形态学改变主要为脱垂、穿孔及撕裂,功能改变主要为瓣膜关闭不全.③部分可有形态学的改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为BD的心脏损害提供了形态及功能方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塞病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在总结我院诊治1例白塞病肾损害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白塞病肾损害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结果 白塞病肾损害临床可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白塞病肾损害病理类型为肾脏淀粉样变性、肾小球肾炎、肾血管病变、间质性肾炎等;肾淀粉样变性、肾小球肾炎和肾血管病变是引起白塞病肾损害的主要原因;白塞病肾损害肾淀粉样变性患者最常出现肾功能衰竭.结论 白塞病肾损害是预测白塞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定期对白塞病患者行尿常规、肾功能及肌酐清除率检查,利于白塞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免疫抑制剂治疗白塞病肾损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赖诺普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方法将72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赖诺普利治疗组(治疗组)39例及非赖诺普利治疗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赖诺普利10 mg/d,总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降尿蛋白的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咳嗽、血钾轻度升高,但不影响治疗。结论赖诺普利可有效地降低SLE患者的尿蛋白,对SLE患者的肾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