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米替林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间质性膀胱炎患者54例,病程19~72个月,平均(40.7±11.6)个月.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起始剂量25 mg/次,每晚1次.1周后,若症状不缓解,可加量至50 mg/次;再观察1周,若症状仍不缓解,则可加量至75 mg/次;维持能够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总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①用药3个月后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分别为(28.5±8.4)和(15.6±3.3)次;最大排尿容量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分别为(108.7±62.2)和(171.0±53.9)ml;尿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6.4±1.5和2.2±1.5,上述指标用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患者用药3个月后问卷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分别为26.9±4.0和13.7±5.7及5.5±0.5和2.5±0.6;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45例在服药第1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困倦,43例1个月后自行缓解,2例由于困倦严重且不能缓解而停药.10例服药3个月后体质量增加(5.8±1.8)kg.11例有轻度便秘症状,可以耐受.9例有口干症状,可以耐受.3例出现重度排尿困难,停药后改为其他方法治疗. 结论 阿米替林口服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esiniferatoxin,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RTX一次性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问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每日排尿次数:28.41±10.77 vs 15.30±4.77、15.63±3.70和17.19±4.06),最大排尿容量增加[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最大排尿容量为:124.26±79.31 vs 187.41±67.46、188.89±62.35和161.85±65.11(ml)],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疼痛程度评分为:6.74±1.38 vs 3.89±1.15、4.63±1.31和4.85±1.67),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O'Leary-San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用药前相比(O'Leary-Sant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27.93±4.03 vs 28.04±6.69,27.44±3.89,27.96±4.13;生活质量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5.52±0.51 vs 5.30±0.47、5.33±0.56、5.44±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坚持完成试验,无一例退出.使用RTX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其中20例有轻度或中度膀胱或尿道刺激症状,可以耐受,1~3天后均自行消失,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用RTX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方法疑似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例,年龄(51.3±14.3)岁,病程(3.0±1.6)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膀胱充盈时疼痛。评估方法为尿及前列腺液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细胞学检查、IVU等,临床常规评估均正常时,进一步行麻醉下水扩张和膀胱随机活检。结果11例患者中随机活检为慢性炎症者9例,其中1例麻醉下水扩张阴性;采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性治疗即口服阿米替林及膀胱灌注RTX联合治疗(6例),单纯口服阿米替林治疗(1例),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1例)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1例);其24 h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及问题指数、膀胱区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另2例患者麻醉下水扩张阴性,但膀胱随机活检显示为广泛原位癌,并行膀胱尿道全长切除及尿流改道术,术后患者膀胱疼痛症状消失。结论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男性下尿路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膀胱炎的可能性,也应警惕膀胱癌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进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的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所(NIDDK)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者4例,并接受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结果4例经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后,分别随访3-8个月,排尿日记24 h平均尿量由治疗前90-110(96.3±9.3)ml升至治疗后的192~212(201.0±9.2)ml,P<0.05),24 h排尿次数由治疗前的15-25(20.3±4.1)次降至7~12(9.8±2.2)次(P<0.05),夜尿次数由治疗前的8~11(9.8±1.5)次降至治疗后3-6 (4.3±1.3)次(P<0.05),排尿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0(8.8±1.5)分降至治疗后的1~4(1.8±1.5)分(P<0.01);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评分由治疗前的均为满分(36分)降至治疗后的8 -11(9.3±1.5)分(P<0.01)。膀胱疼痛和盆底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尿频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骶神经电刺激神经凋节治疗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迷你腹腔镜治疗隐睾合并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北省肃宁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隐睾合并同侧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迷你腹腔镜(5.0 mm直径高清晰腹腔镜,2.8 mm的分离钳,持针器等)行微创治疗。对本研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5.0±12.3)min。因隐睾、精索发育不良,行阴睾切除疝囊高于结扎2例。6例患儿因分离精索、输精管时后腹膜缺损,内环口后腹膜未关闭。3例成人患者完成隐睾松解固定术后,内环口过大,遂将5.0 mm Trocar更换为10 mm Trocar。置入补片,缝合后腹膜。21例患者术后无阴囊血肿、阴囊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无慢性腹股沟痛。2例术后分别为5.5年和1.7年一直睾丸较小,超声示睾丸萎缩。随访(6.6±3.4)年(0.3~8.7年),无疝复发。 结论应用迷你腹腔镜治疗隐睾合并腹股沟疝是安全可靠的,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部刺激症状,无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缓解IC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雄激素与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应答基因PTTG1(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基因芯片筛选的大鼠前列腺雄激素应答基因PTTG1,应用Northern Blot检测其在去势大鼠补充雄激素Mib(Mibolerone)前后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TTG1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以Northern Blot检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及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 PC3和DU145中PTTG1的表达情况.结果:PTTG1在去势7 d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没有表达,而补充Mib 2 d后即有显著的表达;PTTG1主要表达于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0.1 nmol/L Mib作用48 h可显著上调LNCaP细胞PTTG1的表达;与LNCaP细胞比较,PC3和DU145中PTTG1的基础表达水平更高.结论:雄激素可显著上调大鼠前列腺组织及人前列腺癌细胞中PTTG1的表达,提示PTTG1可能在人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的敏感度。 方法 对2011年3~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泌尿外科的80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且尿常规提示脓尿的患者给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治疗前留取清洁中段尿行细菌培养+药敏检查。对尿培养阴性患者治疗后1周行尿常规检查。对尿培养阳性患者治疗后1周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尿常规正常患者,停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1周后再次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尿常规异常患者,继续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1周,1周后再次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间接分析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的敏感性。 结果 80例患者中,初次尿培养阳性72例,阴性8例,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72例下尿路感染患者中单纯性尿路感染50例,复杂性尿路感染22例;尿培养阳性者治疗1周后66例尿常规恢复正常,停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尿培养转阴,第3次尿常规和尿培养均为阴性;6例尿常规阳性患者继续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1周,尿培养均转阴,第3次尿常规和尿培养均为阴性;8例初次尿培养阴性者治疗1周后尿常规提示脓尿均消失。 结论 下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导致的下尿路感染均有效;对单纯性泌尿系感染和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下尿路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和腹股沟疝修补同期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201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透析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肾功能等资料进行观察。结果共有7例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患者全部为男性,中位年龄63岁,均为腹股沟斜疝,其中4例患者肾移植手术同期行疝修补术,其余3例患者中,2例采取分期手术,一期肾移植,二期疝修补,1例单纯行肾移植术。分期手术患者中有1例于疝修补术后5个月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随访时间6.8年(4.5~12.5年),腹股沟疝无复发患者。结论肾移植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都是可行的,同期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诊断和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ladder pain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BPS/IC)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我院因膀胱疼痛等下尿路症状入院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年龄47~ 64岁,平均56岁;女87例,年龄23 ~ 67岁,平均49岁.初步诊断均为BPS/IC.入院后行排尿日记、疼痛及症状评分、QOL、尿细菌学培养、尿找肿瘤细胞、尿找抗酸杆菌等检查.全麻后行膀胱镜检膀胱黏膜随机活检,然后进行膀胱镜麻醉下水扩张,对水扩张前后IC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疼痛评分、O '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QOL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19例经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确诊为IC患者102例,治疗前每日排尿次数为(42.1±5.6)次,最大排尿量为(141.0 ±8.3)ml,疼痛评分为(7.6±3.0)分,O'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为(27.7±4.2)分,QOL为(7.6±2.4)分.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为(23.3±3.4)次,最大排尿量为(352.0±1.7)ml,疼痛评分为(3.3±4.3)分,O '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为(12.5±7.3)分,QOL为(3.2±5.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C患者17例,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8例,其中原位癌4例、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l例、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3例,其中4例无血尿症状,膀胱疼痛症状出现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0.8个月.确诊为结核性膀胱炎3例,嗜酸性膀胱炎1例,化学性膀胱炎3例,放射性膀胱炎2例.结论 BPS仍需采用排除性诊断才能确诊为IC.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BPS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