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内腹腔镜的应用始于1992年,随着腔镜器械的发展和操作技术的成熟,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患者所认同。但同时,腹腔镜所特有的并发症也被相继报道,其中由于Veress针和第一trocar穿刺时为盲穿造成的腹腔脏器及内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其发生率与气腹建立的方法和手术医师的经验有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建立气腹的方法主要有闭合法和开放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的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间于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科血液科诊断为ITP并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检测时间距离手术时间>6个月;检测指标包括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体液免疫(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及血常规,并进行术前与术后比较.结果 ITP患者脾切除术后与术前相比:IgG、IgA、C3、淋巴细胞、CD3、CD4及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C4及CD4/CD8比值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LS术后免疫功能并未下降,反而有所改善,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积极考虑行腹腔镜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7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进行分组,其中保留LCA组36例,不保留LCA组35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术后1年复查有无肿瘤转移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当[(81.7 ± 19.5)ml vs (72.9 ± 21.9)ml,t=1.769,P=0.081];手术时间,保留LCA组较不保留LCA组稍长[(135.6 ± 27.2)min vs(124.9 ± 38.3)min,t=1.354 ,P=0.181];清扫淋巴结数量[(12.0 ± 2.8)枚 vs ( 12.5 ± 2.6)枚,t=-0.803,P=0.4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无吻合口瘘患者,不保留LCA组4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11.4%,高于保留LC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1年复查腹部CT,保留LCA组2例发生肝转移,不保留LCA组3例发生肝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并不影响第3站淋巴结的清扫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操作技巧与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并满足入组条件的1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根治性效果,评估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镇痛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有效的,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后引流液监测方法及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8月行LS术63例资料,记录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引流液量、引流液性质及细菌培养、腹部彩超检查结果。结果均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通过常规术后脾窝引流液监测,早期诊断4例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2例,引流液呈血性,量〉40ml/h,术后12h剖腹探查,均为脾胃韧带处渗血;胰漏2例,术后6天引流液呈灰褐色,淀粉酶值分别为15189和9206U/L,引流液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细菌,诊断胰漏,给予生长抑素,1例腹腔引流通畅,1例引流不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20天拔除引流管。结论LS安全、可靠,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及时获得病情变化信息,对早期发现和治疗LS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对患者远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昆明市延安医院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2a间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脏切除的患者87例,测定其免疫功能,与正常对照组(21例)进行比较.结果18例失访,其余69例随访时间3~5a,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A较对照组升高,IGM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水平,CD3细胞亚群、CD4及CD8细胞亚群均较对照组升高;CD4/CD8比值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成人,外伤性脾破裂行脾脏切除不会明显降低患者的远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究减重手术后患者早期血尿酸波动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完成术后1月随访的80例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实验,根据术后1月血尿酸指标分为2组,术后血尿酸较术前升高为升高组,术后血尿酸较术前降低为降低组,对比2组患者减重手术前后的BMI值及各项生化指标改变情况。  结果  手术方式、术后的蛋白摄入量、有氧运动量及饮水量并不是导致减重术后患者血尿酸波动的原因(P > 0.05),肝功能的改变同样也不能解释减重术后1月患者出现血尿酸升高和降低2种情况(P > 0.05),血糖及甘油三酯改变量是影响患者术后血尿酸波动的主要原因(P < 0.05),术后甘油三酯下降量越大,越不容易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另外,术后1月血尿酸升高的幅度要大于术后血尿酸降低的幅度,同时血尿酸改变量与血肌酐及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MHR)改变量具有相关性(P < 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04和0.511。  结论  甘油三脂和血糖在减重术后早期的改变情况是导致减重患者术后出现血尿酸升高或下降2种情况的原因,且血尿酸改变量主要受到肌酐和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MHR)改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