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9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链霉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质粒pIJ702和pIJ699为载体,构建了两个带有透明颤菌(Vitreoscila)血红蛋白(VHb)基因(Vgb)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并转化E.coliHB101、变青链霉菌(S.lividans)TK64及蒽环类抗生素阿柔比星(阿克拉菌素)产生菌——加利利链霉菌(S.galilaeus)ATCC31133,经CO结合差光谱法、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表明Vgb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得到表达。通过改变培养条件研究溶氧对Vgb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溶氧的情况下,VHb表达量增加。同时发现,在低氧浓度时,VHb的表达有利于链霉菌菌体的生长,其菌体生长量高于同样条件下的对照菌株(Vgb-)17%~29%。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省大理县分得的一株褐产色小单孢菌,孢子层呈橄榄绿色,在酪氨酸琼脂上能产生褐色素,孢子表面有棘刺状突起,分类学鉴别它为小单孢菌属的一株新种。其主要发酵产物经提取、精制和微生物、理化特性、耐药谱及波谱学研究证明为西索米星。  相似文献   
3.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一个随机DNA片段文库中筛选到一个编码能与β-内酰胺酶结合的短肽SIPIS04—01的DNA序列,将它克隆到pGEX-4T-1的多克隆位点中,得到重组质粒pYG205。当用适量的IPTG诱导后,携带pYG205的E.coli DH5α能表达短肽SIPIS04-01-GST融合蛋白。利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介质分离纯化短肽SIPIS04-01-GST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割并分离纯化后,体外试验表明短肽SIPIS04-01具有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丝状真菌顶头孢霉染色体DNA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提取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采用氯化苄法、液氮研磨法和酶裂解法。结果较其他两种方法比 ,氯化苄法提取效果好。当提取液pH值为 9 0~10 0、EDTA浓度为 12 0mmol·L-1时 ,所得的顶头孢霉染色体DNA的质量和数量均较理想 ,每克(湿重 )顶头孢霉菌丝体能得到 96 μg的染色体DNA。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其DNA片断大于2 3kb。结论该分离方法获得的染色体DNA质量较高 ,可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并适合后续特定基因的PCR扩增反应  相似文献   
5.
将由消旋萘普生甲酯生产光学纯的S-萘普生作为一个模式反应系统。在有机相中含有底物的油/水乳剂由壁-腔处加入酶膜反应器,将酶固定在可截留50 kD的毛细管样聚酰胺膜的海绵层(壁侧)。水相可以透过膜而微乳剂留在表面选择薄层上。因此,底物保留在载酶的膜上,而水溶性产物被不断地从反应位点移走。结果显示脂肪酶在整个操作时间(多于250h)里保持稳定的活性。产物的光学纯度(ee)(96±2)%可与游离酶(98±1)%相当,而比在分离的两相系统中使用的类似的载酶膜反应器(90%)高。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酶可达较高的稳定性、催化活性及对映体选择性。使用稳…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的酶活性中心位于β亚基,从它的结构及对其它细菌和植物尿素酶的同源性,确定了β亚基的一段135个氨基酸的重要序列。将这段序列(UreB)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一起在大肠杆菌中以重组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将UreB-GST作为免疫原,得到了17个单克隆抗体(MAb)UA-1~17。所得的MAb表现出对UreB的高度特异性,其中一些能与  相似文献   
7.
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内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PAC)的高产枯草杆菌。该菌株中PAC的产生受苯乙酸的诱导。在28℃,pH7.0条件下,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对菌体生长和PAC产生的影响。生长在分别补充蔗糖为碳源和胰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的细胞产生的最高活性分别为6.45和8.92u/mg。生长在含有蔗糖和胰蛋白胨培养基中的细胞可产生PAC的最高浓度为10.1u/mg,是基本培养基中的2倍。  相似文献   
8.
柔红霉素是合成重要抗肿瘤抗生素多柔比星的前体,由微生物发酵产生。通过PCR从国内柔红霉素生产菌种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1080bp的dnrX部分序列,将PCR扩增片段中985bp的片段亚克隆至大肠埃希菌质粒pYG813构建了同源重组突变质粒pYG963,转化SIPI-1482原生质体并成功地敲除了dnrX基因,得到一株稳定的突变株。该突变株的发酵试验表明dnrX基因所编码的酶的功能已经被有效地阻断,对酸敏感的副产物减少,柔红霉素的产量增加了近3倍,将原野生菌改造成为多柔比星产生菌,发酵效价与原野生菌株柔红霉素的发酵效价相当,为直接发酵法生产多柔比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尝试将柔红霉素经微生物转化法合成多柔比星。从Streptomyces sp.C5中通过PCR的方法扩增了含核糖体结合位点、大小为1.3kb的编码C-14柔红霉素羟化酶的doxA基因及受SnpR调控的snpA启动子。最终构建的重组质粒pYG908,能表达一大小为46.6ku的蛋白条带,CO结合差光谱分析表明所表达的酶在450nm有吸收峰。重组质粒转化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后,工程菌能转化柔红霉素生成和多柔比星保留时间一样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从柔红霉素产生菌SIPI-1482菌株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得dnmV及其上游dnmU基因片段。利用同源重组对SIPI-1482菌株的dnmV基因进行基因阻断,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破坏于。验证了在该菌株中进行同源重组所需交换臂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