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设计钉道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102例胸腰椎骨折,52例采用MSCT设计钉道置入伤椎椎弓根钉(观察组),50例采用传统Weinstein法置入伤椎椎弓根钉(对照组)。结果观察组52例中伤椎共置入102枚椎弓根钉,其中2例伤椎单侧置钉;8枚螺钉穿破伤椎椎弓根皮质,其中2枚穿破内侧皮质,4枚穿破外侧皮质,1枚穿破上皮质,1枚穿破下皮质,置钉准确率为92.2%。对照组50例中伤椎共置入96枚椎弓根钉,其中4例伤椎单侧置钉;23枚螺钉穿破伤椎椎弓根皮质,其中6枚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9枚穿破外侧皮质,5枚穿破上皮质,3枚穿破下皮质,置钉准确率为76.0%。观察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设计钉道能够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朱宗波 《海峡药学》2015,(2):170-17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吡嗪缓释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格列吡嗪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格列齐特予以治疗。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都较治疗前得到显著的降低(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吡嗪缓释胶囊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降糖效果,每天只需用药1次,使用方便,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椎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诊断体会。方法将我科200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311例颈椎骨折患者按处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148例患者共发生19例DVT,发生率为12.83%,其中无脊髓损伤患者1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3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5例。观察组163例患者共发生9例DVT,发生率为5.22%,其中无脊髓损伤患者无1例发生,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生6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生3例。两组DVT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例因肺动脉栓塞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骨折患者中,伴有脊髓损伤、多发伤者更易发生DVT。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颈椎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脊柱脊髓开放性损伤急诊手术治疗原则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12行急诊手术治疗的24例脊柱脊髓开放性损伤,根据损伤具体情况行椎管探查、血肿清除、冲洗引流、异物取出术。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行内固定。18例获得了10~38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4例失访,1例术后死亡,为猎枪伤,死亡原因为重度肺挫伤、呼吸衰竭。术前3例瘫痪呈进行性加重,术中证实为椎管内血肿压迫,及时手术减压,术后第2天神经根功能恢复到入院时状态。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经过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后治愈。术后1个月1例出现受伤部位椎间隙感染,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未出现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SIA等级:A级1例,C级1例,D级6例,E级10例。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脊柱脊髓开放性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清除残留异物、清除椎管内血肿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减少污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SCI)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以及括约肌永久性功能障碍。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是如何治愈SCI迄今仍是一全球性的医学难题。脊髓损伤后轴突不能再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髓磷脂相关抑制分子的存在、含抑制分子的胶质瘢痕形成、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等。其中,髓磷脂相关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对中枢神经再生抑制起着关键作用,其相关抑制因子主要包括三种髓磷脂源性生长抑制蛋白:髓磷脂相关糖蛋白、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Nogo—A。所有这些生长抑制因子都结合共同抑制蛋白受体-Nogo-66(NgR)受体复合体,激活远端的Rho信号途径。激活Rho与其下游的效应器蛋白-Rho蛋白激酶11(ROCK Ⅱ),激活的ROCK Ⅱ作用于多种蛋白质底物而产生级联瀑布信号传递,调节生长锥内细胞骨架的重组,改变神经的生长方向,影响肌球蛋白的收缩等,引起轴突生长锥的回缩及塌陷,介导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抑制。本文简要综述SCI后几类髓磷脂相关抑制分子及其通过Rho—ROCK Ⅱ信号途径传递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原发性椎管内脓肿患者的诊治经验,为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5—2023-01诊治的17例成人原发性椎管内脓肿,2例进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纠正低蛋白血症、足量广谱抗生素治疗。15例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后正中入路,根据脓肿位置选择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中注意保护双侧关节突关节,尽可能清除脓肿组织,术后根据组织病理诊断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脓肿均位于硬膜外,其中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2例,腰骶段7例。术后1例脓液培养结果为阳性,结果为B群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术后4例病理检查结果为脊柱结核,规范抗结核治疗18个月。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3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下肢放射痛症状、麻木症状均完全缓解,体温恢复正常。非手术治疗的2例痊愈,双下肢疼痛麻木缓解,肌力为5级。手术治疗的15例中11例痊愈,2例下肢肌力由术前4级恢复至5-级,1例下肢肌力由术前3级恢复至4+级,1例遗留大便功能障碍。结论 原发性椎管内脓肿好发于腰骶段及胸腰段,疼痛、发热、下肢神经功...  相似文献   
7.
脊柱脊髓的开放性损伤主要见于战时的火器伤,平时比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钢筋自会阴部纵向刺入椎管致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完全性损伤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1岁,建筑工人。自约2m高的斜坡滑下,被一螺纹钢筋刺入体内,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1h,于2010年12月17日11Am入院。不伴有腹痛、畏寒、发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Rho/ROCK Ⅱ特异抑制性小分子多肽在脊髓损伤(SCI)微环境下对新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DRGNs)轴突生长的影响. 方法 取健康雌性SD成年大鼠5只,按WD法制成T9平面以下截瘫模型,术后7d取T8-10节段脊髓制作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取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经酶解消化、机械吹打、离心、重悬、纯化,进行原代培养观察.DRGNs体外培养5d后随机分组加入不同物质共同培养:A组:DRGNs +60 μL PBS;B组:DRGNs+60 μL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C组:DRGNs+60 μL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20 μL脂质体;D组:DRGNs+ 60μL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20 μL脂质体+不同量多肽(2、4、6、8、10、12 μg).不同环境下共同培养2d后行免疫荧光,测量神经轴突长度和轴突远端平均荧光密度. 结果 B、C组平均轴突长度和荧光密度均小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μg多肽组平均轴突长度增长最明显,平均荧光密度最大,与其他多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μg多肽组与4μg多肽组的平均轴突长度和荧光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μg多肽组、10 μg多肽组、12μg多肽组的平均轴突长度和荧光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o/ROCKⅡ特异抑制性小分子多肽能促进SCI微环境中DRGNs轴突生长,当多肽含量为8μg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A型(AO分型)胸腰段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4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MRI资料,观察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在T2WI上的信号及形态学变化,总结其特点。结果:148例患者中,共累及154个椎体,302个椎间盘,其中椎间盘信号有改变者共183个,上位146个,下位37个。表现为:(1)椎间盘信号明显改变,纤维环、终板及椎间隙无影像学变化者32个,占17.5%;(2)椎间盘信号明显改变,伴有椎间隙的改变(增宽或者变窄),无纤维环和终板损伤者53个,占29.9%;(3)椎间盘信号明显改变,椎间隙前1/3变窄,前纵韧带损伤或者断裂,伴有或不伴有椎间盘组织向前膨出或突出者20个,占10.9%;(4)椎间盘信号明显改变,终板骨折,椎间盘组织疝入骨折椎体,椎间隙变窄者64个,35.0%;(5)椎间盘信号明显改变,椎间隙后1/3变窄,后纵韧带损伤或者断裂,伴有或者不伴有椎间盘组织向后膨出或突入椎管,相应平面椎管狭窄者14个,占7.7%;(6)椎间盘信号和形态正常者131个。结论:胸腰段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在MRI T2加权像上有六种表现形式,术前MRI上椎间盘信号和形态的改变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12采用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1年、3年的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比较术前、术后1年、3年的BMD值。结果 56例均顺利手术并获得至少3年的随访。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8例出现发热反应、流感样症状,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牙龈炎,经口腔科治疗4个月后出现下颌骨坏死,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3 d、1年、3年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年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术后1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BMD值较术前增加,且术后3年BMD值较术后1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改善临床症状,能长期维持临床疗效,并增加骨密度,有利于椎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