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released exosomes,ADSC-Exo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及管样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吸脂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获得ADSCs,并行流式细胞检测及成脂诱导鉴定。收集第3代ADSCs上清液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其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和CD63,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分析外泌体粒径分布范围。用PKH26荧光标记的ADSC-Exos与HUVECs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DSC-Exos能否进入HUVECs。将ADSC-Exos与HUVECs共培养1、2、3、4、5 d,CCK-8法检测ADSC-Exos对HUVECs增殖影响;共培养12 h时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VEGF蛋白表达量。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DSC-Exos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Matrigel基质胶实验,观察ADSCExos对HUVECs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将HUVECs与Matrigel基质胶混合后联合ADSC-Exos注射在BALB/c雄性裸鼠皮下,2周后检测基质胶中新生血管情况,计算平均血管密度(mean blood vessel density,MVD)。上述实验均以等量PBS作为对照。结果经鉴定所培养细胞符合ADSCs的特征。ADSC-Exos为形态一致的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表达标志性蛋白Alix和CD63,粒径范围30~200 nm。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ADSC-Exos可被HUVECs摄取。CCK-8法检测示,各时间点实验组细胞增殖均优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跨膜迁移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t=9.534,P=0.000)。在体外Matrigel胶成管实验中,实验组管样结构数明显多于对照组(t=15.910,P=0.000);在体内实验中,实验组MVD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6.710,P=0.000)。ELISA检测示,实验组细胞上清液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1.470,P=0.000)。结论 ADSC-Exos可促进HUVECs增殖、迁移及管样结构形成,提示ADSC-Exos可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光下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妇女临床诊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9月我院10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利用X线胃肠机在透视监视下进行选择拍片诊断,通过宫腔及输卵管造影,根据患者病情通过设定注射器自动加大药量、加大注射压力来充分显露子宫形状和输卵管通畅程度及梗阻之输卵管灌通后疏通状况,分析并统计患者的造影情况及输卵管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造影成功,无明显不良反应。子宫输卵管均正常15例,子宫异常3例,输卵管不畅85例。加压加注后存在8例全梗阻,57例通畅,20例通而不畅。结论:应用X光结合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能有效诊断不孕症患者及观查、疏通子宫与输卵管堵塞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准确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released exosomes,ADSC-Exos)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患者自愿捐赠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并于第3代细胞上清液提取Exos(ADSC-Exos);透射电镜观察ADSC-Exos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取患者自愿捐赠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将PKH26标记的ADSC-Exos与第5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能否进入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及划痕法观察ADSC-Exos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取24只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背部制备直径8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n=12)及对照组(n=12)创面真皮层分别注射0.2 mL ADSC-Exos及PBS。第1、4、7、11、16、21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14、21天取材,行组织学(HE及Masson)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结构、胶原纤维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ADSC-Exos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膜性囊泡;粒径为40~200 nm,平均102.1 nm;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均呈阳性。ADSC-Exos与成纤维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示,ADSC-Exos可进入成纤维细胞胞内,并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背部创面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结构愈合更好,愈合前期新生微血管更多,愈合后期胶原纤维沉积更多;其中,第7、14、21天创面缺损长度,第7、14天微血管数量,第14、21天胶原纤维沉积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SC-Exos通过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来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动物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这些物质构成复杂的网架结构,支持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生理活动。细胞外基质是动物组织的一部分,不属于任何细胞,它决定结缔组织的特性,对于一些动物组织的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脱细胞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移植已成为整形外科及修复重建领域重要的手段,广泛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以美容为目的的软组织填充。来源于脂肪组织由细胞外基质组成的脱细胞基质已成为脂肪医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脂肪组织脱细胞基质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酶学以及多种方法的联合,不同的方法对脂肪组织清除细胞的效果不同,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也不同,最终会使宿主对移植的脱细胞材料产生的反应不同,进而影响脱细胞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背景:通过脱细胞脂肪组织构建无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脂肪为当前软组织填充的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近年来脱细胞脂肪组织的制备方法对其移植后诱导脂肪再生效果的影响,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检索1971年1月至2018年12月 PubMed数据、Elsevier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adipose tissue engineering;adipose tissue extracellular matrix;soft tissue repair;angiogenesis;adipogenic induction”。阅读近年国内外与脱细胞脂肪组织制备和移植相关的文献,从脱细胞脂肪组织制备方法的改良,交联细胞因子和生物材料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结果与结论:当前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可作为软组织填充的理想支架材料,植入皮下可募集宿主干细胞并诱导期增殖和成脂分化。但现有的脱细胞方案会导致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结构的损失,这极大的影响了脱细胞脂肪组织植入体内的脂肪再生能力,但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设备脱油、机械力预处理、交联细胞因子或生物材料等手段可以减少脱细胞脂肪组织制备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损失和或补充具有促进组织再生功能的蛋白,最终提高脱细胞脂肪组织移植后的血管和脂肪新生能力。脱细胞脂肪组织由于其天然的成脂诱导能力,在脂肪组织工程中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若能克服其制备流程中细胞外基质蛋白损耗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有望成为可异体注射并原位成脂的理想软组织填充物。 ORCID: 0000-0002-9784-2874(聂佳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替在恶性肿瘤或临界肿瘤,又称“破骨细胞瘤”,病理改变分为三级:工级为良性,Ⅱ级为恶性倾向,Ⅲ级为恶性,大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40岁以上及20岁以下非常少见。本文收集25例20岁以下的病例探讨X线表现的特点和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成像对胆系阳性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9例胆系高密度结石检查结果,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以明确结石位置、大小、数量及形状,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结果 89例患者共检出396颗胆系结石,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能准确展示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及形状,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能对胆系阳性结石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脂肪源细胞外囊泡(human adipose tissue 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hAT-EV)联合脱细胞脂肪组织支架(decellularized adipose tissues,DAT)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可能性,为临床上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新方案。方法将吸脂手术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分为2份,1份脂肪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并采用组织学(HE、Masson染色)、扫描电镜观察,Ⅰ、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进行表征。另1份脂肪组织使用去外泌体的完全培养基孵化48 h,离心收集培养基上清并使用超高速离心法获取hATEV。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分析hAT-EV粒径分布范围,Western blot检测分析hAT-EV膜表面蛋白。将PKH26荧光标记的hAT-EV与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共培养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hAT-EV能否进入ADSCs;将hAT-EV与ADSCs共培养15 d,油红O染色评估其成脂效果。将DAT组织剪碎并注射至8只6周龄雌性C57小鼠背部两侧,左侧每周注射0.2 mL hAT-EV作为实验组,右侧每周注射0.2 mL PBS作为对照组。12周后处死小鼠,取两侧DAT新生物进行湿重称量,并通过HE染色和围脂滴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评估hAT-EV在体内诱导脂肪新生的能力。结果脂肪组织经脱细胞后,HE、Masson染色示DAT主要由排列松散的胶原构成,未见细胞核;扫描电镜示DAT中未发现细胞和细胞碎片,同时可见到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示,DAT中保留了Ⅰ、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经鉴定,hAT-EV呈双层包膜的球形,高表达CD63、凋亡诱导因子6相互作用蛋白抗体、肿瘤易感基因101,97.9%粒径分布范围为32.67~220.20 nm,峰值为91.28 nm。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油红O染色示,hAT-EV被ADSCs摄取并诱导其成脂分化。大鼠体内实验显示,实验组新生脂肪组织湿重显著高于对照组(t=2.278,P=0.048);HE染色示,实验组脂滴结构较对照组多,对照组胶原含量高于实验组;围脂滴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示,实验组DAT新生物中脂肪组织比例高于对照组(t=4.648,P=0.017)。结论DAT搭载hAT-EV可作为一种诱导脂肪组织新生的新方法,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低剂量CT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临床拟诊胆系结石的患者进行扫描,以体重指数( BMI)为依据分成四组(每组25例患者):A 组(80 kV,100 mA)、B 组(100 kV,80 mA)、C组(110 kV,80 mA)、D组(130 kV,150~200 mA),其中D组为传统常规扫描对照组。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 Thin)及容积重建(VR)4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并对每一种重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 C组(110 kV,80 mA)、D组(130 kV,150~200 mA)的4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准确率为100%,而A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0%、96%、80%、78%;B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8%、100%、92%、80%;且C组和D组能够提供更完整的影像资料。结论16层螺旋低剂量CT扫描是一种敏感、安全的胆系结石(高密度结石及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可以达到临床诊断水平。110 kV,80 mA的条件能够满足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头颅多层螺旋CT( MS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其发病早期(1~6 h)行MS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发病后24 h~3 dCT扫描,分析影像特征。具体观察颅内动脉,局部脑组织等变化。结果平扫显示:(1)脑动脉密度增高征36例;(2)局部脑肿胀52例;(3)豆状核轮廓模糊23例;(4)岛叶皮质境界不清39例;(5)局部脑组织密度轻微降低14例。 CTA表现为脑梗死区域供血血管梗阻变细。结论 MSCT平扫可以发现一些超早期脑梗死的征象,从而快速地对脑梗死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早期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环雌激素水平对裸鼠颗粒脂肪移植转归的影响。方法取6~8周龄雌性裸鼠18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n=6)。去势组采用卵巢切除术制备去势裸鼠模型,高雌激素组及正常雌激素组仅作相同切口进入腹膜后,不切除卵巢组织。术后高雌激素组每3天灌胃雌二醇(0.2 mg/g)1次,共持续30 d;其他两组同时间点等量PBS灌胃。术后30 d取3组裸鼠尾静脉血经ELISA检测雌二醇浓度后,将接受抽脂术的健康女性捐赠的颗粒脂肪注入裸鼠头皮下(0.3 mL/只)。脂肪移植后8周取材大体观察、称重后,制备切片行HE染色、CD31-围脂滴蛋白荧光染色、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雌激素受体α免疫荧光染色,测量脂肪细胞直径及脂肪组织血管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CP1和雌激素受体αmRNA表达。结果实验期间裸鼠无死亡。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雌激素组相比,去势组雌二醇浓度明显降低,高雌激素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移植8周后,移植物体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去势组、正常雌激素组、高雌激素组,其中去势组移植物湿重显著高于高雌激素组(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与正常雌激素组相比,去势组脂肪细胞增大且围脂滴蛋白表达较弱、血管密度减小,几乎不表达脂肪标记物UCP1,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减少;而高雌激素组上述观察结果与去势组相反;脂肪细胞直径、血管密度及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正常雌激素组相比,高雌激素组移植物UCP1和雌激素受体α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而去势组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循环雌激素水平对脂肪移植的转归有显著影响。低雌激素水平导致移植物脂肪细胞肥大,高雌激素水平导致脂肪移植物中生成大量米色脂肪并伴随血管密度增大,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的循环雌激素水平活化脂肪细胞上雌激素受体α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