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有效可行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单细胞基因诊断技术。方法获取正常人及G6PD基因突变杂合子的单个淋巴细胞,采用多重巢式PCR结合多重SNaPshot技术对G6PD基因突变高发的四个外显子上的12个突变位点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共检测了58个正常和108个杂合子单淋巴细胞,扩增效率为90.97%,等位基因脱扣率为8.08%。结论所建立的多重巢式PCR结合SNaPshot技术可在单细胞水平上快速、准确地检测12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可望在临床上实现G6PD缺乏症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HLA—DQA1/DQB1组织相容位点匹配个数及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77例。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基因型,根据血液传播疾病筛查结果选择丈夫(140例)或第三方健康个体(37例)淋巴细胞经皮内注射免疫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以流式细胞术交叉配型实验(FCXM)检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APLA)和抗第三方淋巴细胞抗体(ATLA)的水平。结果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匹配程度不同的夫妇在LIT后APLA无统计学差异(P〉O.05);丈夫和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封闭抗体(包括APLA和ATL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O.05);丈夫LIT诱导产生的APLA显著高于第三方LIT(P~0.05);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ATLA显著高于APLA(P〈O.05)。结论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增高在LIT中对封闭抗体产生无影响。在封闭抗体生成水平上,丈夫LIT效果优于第三方u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辅助生殖技术后流产但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胎儿人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情况,以期揭示其与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片段分析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47例体外受精(IVF)流产胎儿(IVF流产组)、35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流产胎儿(ICSI流产组)及49例自然妊娠但选择行人工流产的胎儿(染色体数目正常;对照组)的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14bp插入/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的HLA-G基因+14/+14、+14/-14和-14/-14基因型频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引起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方式妊娠的染色体数目正常胎儿流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增殖、凋亡以及AD相关mRNA的影响。 方法 利用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葡萄糖体外制备BSA-AGEs;将SH-SY5Y细胞与不同浓度BSA-AGEs保温后,MTT法测定SH-SY5Y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检测细胞中AD相关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BSA-AGEs对SH-SY5Y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促进神经元的凋亡,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G0期,呈药物浓度依赖性。RT-PCR结果表明,经过BSA-AGEs刺激后,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淀粉先质蛋白(APL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结论 BSA-AGEs能有效抑制SH-SY5Y细胞的增殖,促进炎症细胞因子产生,诱导细胞凋亡,提示AGEs在A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用蚂蚁作为一个强身治病的药物在我国已有三千来年的历史,它不仅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阳萎和肾亏等症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又促进肌体的代谢和提高免疫功能,因此又是民间的一个传统的强身保健品,但是对蚂蚁的疗效与蚂蚁体内有关成份的研究却是一个空白;为此作者应用近代分析仪器和生物无机化学的理论进行探索以了解并估价蚂蚁体内的微量元素与疗效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酶学诊断与基因诊断检出情况,并对这两种方法学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通过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比值法和多重SNa Pshot基因诊断技术对168例血样进行G6PD缺乏症酶学诊断和基因型诊断,分析各自的检出情况,比较比值法和多重SNa Pshot法的结果,并以测序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酶学诊断阳性率为4.76%。基因诊断突变率为22.02%,以c.[1311C>T(;)1365-13T>C]同义突变最常见(72.97%),错义突变率为5.35%。错义突变标本的G6PD/6PGD比值较同义突变及未检出突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义突变与未检出突变间G6PD/6PGD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SNa Pshot法基因分型结果均与DNA直接测序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比值法无法检出同义突变,且漏检一例错义突变杂合子,其筛查错义突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8.89%和100.00%。结论 G6PD/6PGD比值法虽可较有效地筛查错义突变但不能检出同义突变和全部的女性杂合子,而多重SNaPshot基因分型方法可有效检出多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有效可行的高通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诊断新技术。方法建立单管三重PCR扩增G6PD基因外显子2~13目的片段,构建双管25重SNaPshot反应体系检测25个已报道的中国人群的G6PD基因突变位点。用20份已知基因型的样品进行重复性试验。对60例未知样品同时用多重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和DNA测序法进行双盲试验。结果建立的多重SNaPshot技术可同时检测25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且可区分正常、女性杂合子与男性半合子/女性纯合子,有效检出复合突变。批内及批间的重复性均达到100%。60例未知样本检出23例突变,SNaPshot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建立的单管三重PCR结合双管25重SNaPshot技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G6PD缺乏症基因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男, 32岁, 因"婚后未避孕未育4年"就诊。女方平素月经规律。男方体健, 无勃起及射精障碍, 否认糖尿病、前列腺炎、腮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史。患者为家中独子, 父母体健, 否认近亲结婚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身高155 cm, 体重72 kg, 左侧睾丸约2 mL, 右侧睾丸约1 mL, 质软, 双侧输精管及附睾均可扪及, 未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次检查精液均未发现精子。性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33.13 IU/L(正常参考值0.95 ~ 11.95 IU/L), 黄体生成素12.28 IU/L(正常参考值0.57 ~ 12.07 IU/L), 睾酮8.93 nmol/L(正常参考值4.94 ~ 32.01 nmol/L), 雌二醇113.22 pmol/L(正常参考值40.4 ~ 161.5 pmol/L), 泌乳素149.57 nmol/L(正常参考值72.66 ~ 407.4 mIU /L)。抑制素B < 10 pg/mL(正常参考值40.4 ~ 161.5 pmol/L)。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 XX(图1)。PCR-探针法检测SRY基因结果为阳性, 体征如图2(已征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研究组46名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和对照组16名一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获得妊娠并分娩活婴的患者进行KI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研究组的KIR2DS3和KIR3DS1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高(26.09%,41.30%vs 6.25%,25.00%),而KIR2DS4*003-007的基因频率则低于对照组(36.96%vs 62.50%)。②研究组KIR单倍型B占56.52%,高于对照组的43.75%。③研究组携带2~5个活化性KIR基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17.39%vs12.50%、4.35%vs 0.00%、28.26%vs 25.00%、6.52%vs 6.25%)。上述各观察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化性KIR基因频率、活化性KIR基因数量、KIR单倍型B频率在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中均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IVF/ICSI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探讨精子DNA损伤对IVF与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常规IVF治疗的134个鲜胚移植周期和行ICSI治疗的177个鲜胚移植周期。在行IVF或ICSI治疗前,男方同时行精液常规检查和DFI检测;根据DFI参考值将患者分为DFI≤30%组和DFI30%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数据、精液常规参数、IVF或ICSI治疗后的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结果在IVF周期与ICSI周期,DFI30%组的男方年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活动精子百分率均显著低于DFI≤30%组(P0.05),DFI与这3项参数呈负相关(P0.05)。在ICSI周期中,DFI30%组的精子浓度、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也显著低于DFI≤30%组(P0.05),DFI与这3项参数均呈负相关(P0.05)。在IVF周期,DFI30%组的受精率与卵裂率均显著低于DFI≤30%组(P0.05),DFI与这两项参数均呈负相关(P0.05);在ICSI周期,DFI30%组的优胚率显著低于DFI≤30%组(P0.05),但DFI与优胚率无相关性(P0.05)。IVF治疗或ICSI治疗后,不同DFI水平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DFI30%组的流产率虽然高于DFI≤30%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FI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精子DNA损伤可能影响精子前向运动功能;精子DNA损伤可能影响IVF与ICSI治疗的早期胚胎发育,但对IVF与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