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4月~2003年5月,我院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5例,其中2例术中发生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现报告如下:病例1 男,56岁,血液透析1年,体重51kg,心电图、胸片正常。术前1d血液透析后体重为495kg。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前血压170/100mmHg,手术顺利,开放移植肾血管后血压降至126/90mmH  相似文献   
2.
肛肠外科疾病,绝大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伤口剧痛是临床研究的课题。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盐酸吗啡、肾上腺素复合液(简称LPMA复合液),于骶裂孔注射后施行各种肛门及肛管手术300例,取  相似文献   
3.
肛肠外科疾病,绝大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伤口剧痛是临床研究的课题。我们自2000年以来,采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盐酸吗啡、肾上腺素复合液(简称LPMA复合液),于骶裂孔注射后施行各种肛门及肛管手术30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麻醉效果和术后伤口无痛的效果,未见呼吸抑制及循环系统等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0例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年龄18~74岁,平均(56±2.8)岁。择期手术286例,急诊手术14例。环状混合痔85例,III期内痔76例,II期内痔108例,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等其他肛区疾病31例。手术以切除、结扎…  相似文献   
4.
周仕彬  曾洪友 《四川医学》2011,32(6):868-869
目的总结426例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并间断吸入异氟醚维持。同时监测心率、有创动脉压、动态心电图、中心静脉压、体温、尿量、血糖、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维持良好的麻醉深度和心肌供耗氧平衡。结果 426例患者中除8例在停止体外循环后死亡外,其余418例麻醉平稳,术后顺利拔出气管导管,康复出院。有1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选择静吸复合麻醉是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洪友  曾思 《华西医学》2010,(8):1527-1529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不同剂量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利多卡因10mg3mL预处理组(A组),利多卡因25mg3mL预处理组(B组),利多卡因50mg3mL预处理组(C组),生理盐水3mL预处理组(D组)。观察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结果 A、B、C和D组注射罗库溴铵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3%、27%、3%和90%。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相比,利多卡因预处理组能明显减轻罗库溴铵引起的注射痛(P〈0.01);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结论利多卡因10、25、50mg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罗库溴铵注射时引起的疼痛,以50mg利多卡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静脉全麻中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短小手术的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A)组与丙泊酚-芬太尼(B)组,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和微泵注射.观察呼吸,SpO2、HR、MAP麻醉前、中、后的变化情况,并同时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时闻、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全程麻醉手术中RR、SpO2、HR、MAP无明显变化.而B组的呼吸循环功能有不同程度变化,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结论 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轻,术后麻醉复苏及神志清醒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优于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其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静脉全麻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K(氯胺酮)、R(瑞芬太尼)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K组:氯胺酮10~25μg/(kg·min)维持;R组:瑞芬太尼0.08~0.12 μg/(kg·min)持续泵注.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记录术中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K、R两组患者SpO2>均较平稳,但R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而K组心率和血压较术前明显增加;R组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K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既满足手术需要,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9岁,156 cm,56 kg。因外伤致右股骨颈陈旧骨折(头下型)拟在全麻下行右股骨颈骨折人工双动半髋置换术。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患帕金森病3年,一直遵内科医师医嘱口服多巴丝肼片每天3次,每次0.25 g,自述病情控制尚可。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史。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术晨8:30继续服用多巴丝肼片0.25 g。入室后监测生命体征,BP 126/67 mmHg, HR 72次/分  相似文献   
9.
1972年至1982年,我院共收治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0例,其中70例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中死亡24例,手术死亡率为34.29%。为总结经验和降低死亡率,现对34例手术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6例,女18例。年龄17~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各年龄组患者脊椎融合术后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进行镇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评价镇痛效果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于我院行脊椎融合手术的患者154名,根据年龄分为20岁以下组、20岁~39岁组、40岁~59岁组和60岁及以上组,各组再根据性别分为2个亚组.记录患者术后的痛觉评分、与PCIA应用有关的并发症以及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各组患者使用PCIA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CIA使用时间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联.40岁~59岁年龄组中患者VAS评分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女性患者组中VAS评分与年龄存在正相关.87.7%的患者对术后PCIA治疗的满意度为优和良.结论 PCIA治疗腰椎融合术术后疼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