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因检查发现肝占位3月余入院。患者于2013年7月常规体检行月超检查提示肝占位,于2013年7月16日到我院行MR检查示"肝S4段包膜下异常信号影,首先考虑为肝脓肿",当时患者无特殊不适,遂于门诊抗感染治疗,并定期门诊复查。于2013年8月6日复查MR提示病灶较前大致相仿,未作特殊处理。于2013年10月25日于我院复查肝脏MR,见图1~4:S4段包膜下见结节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1 cm伊2.8 cm,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部分强化迅速消退,平衡期病灶呈环状明显强化,相邻肝包膜强化。MR诊断:肝S4段包膜下占位,于2013年8月6日MR相比较,病灶较前增大,拟肝癌与炎性假瘤相鉴别。既往有"乙肝"病史,未规范治疗。体检无阳性体征。入院诊断为:肝占位待查(肝癌?肝脓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3例术后接受TACE治疗作为研究组,170例术后未接受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12~36个月,复发率为33.82%(116/343);对照组随访12~32个月,复发率为43.53%(74/1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研究组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76% vs 47.65%,χ2=17.371,P<0.01),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0.27±5.49)个月vs(13.34±5.06)个月,t=13.806,P<0.001]。同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AL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ALB降低(均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研究组AST、TBIL和ALB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1;t=2.252,P=0.025;t=13.345,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未见类似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但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今收治的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T平扫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经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镜下病理见瘤组织内散在神经节细胞分布,免疫组化:S100(+).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CT,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腹腔镜手术为目前首选治疗方法,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FN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31例中25例(80.6%)为40岁以下青壮年,23例(74.2%,23/31)无明显症状,HbsAg阳性1例,肝功能,AFP,CA19-9等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内。单发肿瘤27例,4例为2个病灶。病灶多位于Ⅳ,Ⅴ,Ⅷ肝段。病灶大小0.5~15.0 cm。FNH术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彩超3.2%(1//31),CT 32.1%(9/28),MRI 20.0%(2/10),肝动脉造影0(0/3)。术前诊断正确3例(9.7%),误诊为肝癌13例(41.9%),肝腺瘤4例(12.9%),肝血管瘤2例(6.5%),诊断不明9例(29.0%)。手术切除29例,2例经皮穿刺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后予保守治疗。随访时间8个月至6.5年,29例术后均无复发。未手术2例,随访时间18~53个月,均健在,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
结论:FNH患者往往无临床症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FNH正确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怀疑FNH者,可经皮穿刺活检协助诊断,对于诊断明确、无症状的FNH,可定期观察,无需治疗。  相似文献   
5.
曾凡剑  吴岑江  唐楹  黎坚  高妍 《大医生》2023,(17):111-113
目的 分析胆石症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221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与未感染组(19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组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21例胆石症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2例,感染率为9.95%。感染组患者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中有损伤性操作及术后应用抗菌药物>2种占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22例标本中共检出28株病原菌,有3例患者检出多株病原菌,其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5株(17.86%)、屎肠球菌4株(14.29%)、粪肠球菌3株(10.71%)、铜绿假单胞菌2株(7.14%)。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出率为40.00%。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胆石症患者术后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性。结论 胆石症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病原...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如何预防胰漏是外科医生一直探索的课题,本文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第二常见良性病变,随着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应用和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肝脏病变的检出率不断增多,但目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术前诊断率较低,而该病多数可通过影像学手段即可作出术前诊断。本文就近年来影像学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