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直肠肿瘤根治切除术治疗,而研究组采用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IL-2、IL-6和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2水平高于常规组,其IL-6和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也低于常规组(15.56%)(P<0.05)。结论 在直肠肿瘤中采用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康复,并调节IL-2、IL-6、TNF-α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曲向东  岳云 《山东医药》2010,50(4):64-65
目的探讨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胸腔阻抗法监测心输出量的意义。方法选择27例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采用阻抗法心输出量监测(BioZ.com ),麻醉诱导后置入肺动脉导管,利用波形变化判断导管到达正确位置。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于开胸前后0、5、10、15、20、25、30min时记录心输出量(CO)。使用Med—Calc statistical software 7.5进行Bland—Altman点图样分析。结果开胸前胸腔阻抗心输出量监测(ICG-CO)与漂浮导管心输出量(PAC—CO)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37。开胸后ICG-CO与PAC-CO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74。结论BioZ.com方法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开胸前和开胸后的测量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骨斑点症1例     
患者,男,28岁,外伤摄片时发现右手骨质内见多发高密度斑点影,遂给予全面检查,结果发现掌骨,指骨,腕骨,趾骨,跖骨,踝关节,膝关节,骨盆髌臼及股骨颈部,粗隆部等处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结节形,类圆形,椭圆形,条形高密度斑点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异丙酚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9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0只.在大鼠脑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2、6、12、24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核因子κB的移位,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核核因子κB的表达量.在再灌注3、6、24、72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组织IL-1、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在再灌注2~24 h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内,与假手术组比较,核因子κ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灰度值分别为86±10、89±9、87±10、94±8 (均P<0.01),IL-1、TNF-α、ICAM-1表达的峰值明显升高,灰度值分别为170±5、174±5、171±4 (均P<0.01),但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于核核因子κB.应用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抑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核因子κ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灰度值分别为61±6、62±5、66±6、63±7 (均P<0.05),IL-1、TNF-α、ICAM-1表达的峰值明显降低,分别为150±4、152±5、152±4 (均P<0.05).结论异丙酚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6.
单纯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BIS和AEPI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 PI)是目前监测镇静和麻醉深度的良好指标,可以较好的反应应用吸入麻醉药和多数静脉麻醉药时的麻醉深度。临床麻醉中常需应用阿片类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对脑电到底有无影响尚无定论,这就给临床麻醉中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判断镇静深度带来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1 病例介绍:男,63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呈阵发生,夜间疼痛明显,热敷后自觉腹痛减轻,无恶心呕吐,无呕吐便血,无后背疼痛,无心慌气短,无返酸嗳气,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不受限,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肝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次腰椎麻醉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择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全身麻醉组(G组)和单次腰椎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各80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 mRNA和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只。大鼠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24、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HSP70 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 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分布范围较广泛,而HSP70蛋白表达以半暗带区为主。应用丙泊酚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HSP70 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HSP70 mRNA和HSP70蛋白不仅表达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能延缓下降(P<0.05)。结论丙泊酚能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轻患者在静脉采血中对疼痛的反应。方法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来减少疼痛。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减轻静脉采血中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