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在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SDAI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20例)入院后床边行锥颅脑室外置管颅内压监测,予气管切开、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早期亚低温组(23例)入院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7d,其余治疗同常温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得到较好的颅内压监测,常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17例,大多数病人需较长时间使用脱水药物治疗;早期亚低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4例,经短时间使用脱水药后即降低。与常温组比较,早期亚低温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x2=4.083,P=0.0433),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旷=4.098,P=0.0429)。结论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SDAI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是一种较理想的SDAI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微小动脉瘤(共35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栓塞加支架辅助治疗3例。结果动脉瘤完全填塞28个,瘤颈残留7个。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梗死8例。30例病人术后3个月复查DSA,残颈无增大表现而继续临床观察。随访34例,时间12个月,完全康复30例,遗留轻微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对于已破裂的微小动脉瘤,在血管内介人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应技巧,预防出血及缺血性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技巧、预后、随访结果等. 方法 对25例发生脑疝的疑似AN(动脉瘤)或AVM(动静脉畸形)的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探查,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或切除AVM,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并随访手术结果. 结果 除2例moyamoya病外,其他23例术前预测诊断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符合率92%.除1例巨大MCA分叉部动脉瘤术中死亡外,其他患者均达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 结论 对已发生脑疝的疑似AN或AVM的自发脑内血肿患者,如条件许可,可行显微外科探查,在清除血肿同时夹闭动脉瘤或切除畸形血管团,去骨瓣减压,以期达到尽早去除病因,救护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紧急处理.方法 分析总结65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情况及处理.结果 65例患者术中破裂10例,其中大脑中分叉部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除1例为剪开硬膜时动脉瘤破裂外,其余9例均于解剖侧裂及动脉瘤瘤颈时破裂.死亡2例,严重残废2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细致的操作,良好的显露,及时主动控制载流动脉近心端能减少术中破裂机会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2例患者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全部26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在术后康复方面,有8例恢复良好,3例有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CTA或DSA复查时,都未见动脉瘤显影,证明动脉瘤已成功被夹闭。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诊断上需注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责任动脉瘤的正确处理,并尽早、尽量地通过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顶枕交界部脑动静脉畸形(AVM)伴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栓塞或栓塞联合手术治疗顶枕叶AVM伴颅内出血患者 31 例,其中29例行单纯介入栓塞(93.5%),2例因栓塞后头颅CT证实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血管(6.5%).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遗留命名性失语2例,6例术前伴肢体偏瘫患者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介入溶栓治疗,良好23例(72%)。9例患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障碍,肢体肌力<Ⅲ级。结论积极有效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3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以及锥颅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死亡39例(10.1%),按ADI分级:Ⅰ级106例(27.4%),Ⅱ级136例(35.2%),Ⅲ级50例(13%),Ⅳ级43例(11.1%),Ⅴ级12例(3.2%).结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显微手术或锥孔引流手术,加强防治术后并发症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亚低温治疗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10-2012-12因颅脑受伤,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前)、2个月后分别复查头颅DTI影像,并统计2个月后患者的GOS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2个月后复测FA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GOS评分,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清晰显示损伤的神经轴索,并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敏感性,及探讨中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GCS评分的相关性以定量评估DAI的损伤程度. 方法 选择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诊断为DAI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入院时行CT、MRI平扫及DTI扫描,观察比较3种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测DAI损伤病灶的敏感性差异,并分析其中36例DAI患者中脑区FA值与入院时GC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CT检测DAI损伤病灶的敏感性为70.48%,MRI平扫为82.86%,DTI为95.24%,3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DTI检查诊断的敏感性为最高.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中脑区FA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7,P=0.000). 结论 DTI不仅在诊断DAI敏感性方面优于CT和MRI平扫,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地评估DAI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