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瘢痕是整形外科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而对瘢痕治疗的研究也是今年来研究的热点。对于瘢痕的研究基本有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等方法,而动物实验又是其中较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所以,建立一种恒定的创伤动物模型,以及建立描述创伤愈合的指标对于瘢痕的动物实验和研究这种疾病是很重要的。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实验动物模型可分为急性创伤模型、损伤愈合模型、慢性创伤模型[1]。而在急性创伤模型中,又可大致分为皮肤切线伤模型、皮肤切除伤模型、死腔模型、烫伤烧伤模型等[2]。实验证明,真皮组织对于维持正常皮肤的韧性、弹性和外观具有极…  相似文献   
2.
Nagata法全耳再造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和探讨Nagata全耳再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120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Nagata全耳再造法,实施全耳再造手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随访1年,120只再造耳轮廓均得到满意再现;其中,早期5例患者在期耳再造术后位于对耳屏处的皮肤发生坏死,通过局部皮瓣的转移成功覆盖;1例患者在期手术后再造耳的背侧发生移植皮片的部分坏死和软骨外露,经局部皮瓣的转移后成功覆盖。结论:精致的软骨支架雕刻和保留皮下蒂的再造耳区皮瓣分离方法是Nagata法耳再造成功的关键。Nagata法全耳再造具有并发症少,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和手术次数少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东方人种的全耳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耳角成形术中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耳再造二期手术中使用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5月,对7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在全耳再造术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术后6~10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男47例,女25例:年龄5~28岁,平均12岁.左耳31例,右耳41例.根据Nagata残耳分型法56例为耳垂犁,无外耳道;16例为耳甲腔犁,均有外耳道存在,其中9例外耳道狭窄.术中29例使用同侧颞浅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A组),43例使用同侧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B组).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A组22例及B组33例植皮及筋膜完全成活;A组6例及B组9例局部表皮色泽略深,术后1个月表皮脱落愈合;A、B组各1例发生耳侧小面积(<1 cm2)植皮及筋膜坏死,使用局部头皮瓣移位无张力覆盖缝合痊愈.术后患者颅耳角角度与健侧接近.两组耳后植皮处可见不同程度的瘢痕,A组19例及B组28例瘢痕较平整:A组7例及B组11例耳后出现局部增生性瘢痕;A组3例及B组4例瘢痕较严重,颅耳角有牵拉.A组患侧颞区均有新增瘢痕,12例脱发较严重;B组无新增瘢痕及脱发区域.随访6个月时,A组3例及B组5例颅耳角发生回缩(>0.5 cm).结论 在耳再造二期手术中,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组织可选用患侧颞浅筋膜或者耳后筋膜,耳后筋膜的修复效果优于颢浅筋膜.  相似文献   
4.
改良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额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桡动脉腕上皮支动脉和桡动脉伴行静脉为蒂.通过筋膜蒂营养的前臂近端桡侧皮瓣(最大面积10 cm×5 cm),游离移植修复额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10例.结果 修复额部缺损6例,面颊都缺损4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随访6~12个月后行皮瓣修薄整形术.10例病例经8~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1.3个月,其中7例于术后6~9个月进行二次整形.所有病例皮瓣柔软,瘢痕不明显,皮色与面颊部基本接近,皮瓣两点分辨率在20~40mm.结论 改良的前臂桡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皮瓣)切取方式的改进,扩大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采用双腹壁下血管蒂仅带肌袖的DIEP皮瓣(并可通过筋膜蒂携带髂骨或肋骨)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前臂缺损5例,手腕部缺损6例,创面面积为10.0 cm×5.0 cm~45.0cm×20.0 cm,均为急诊修复.结果 术后11例皮瓣中全部存活10例,大部分存活1例.随访时间3~61个月,皮瓣愈合良好,手功能恢复满意.所有供区均未发生腹壁疝.结论 改良DIEP皮瓣是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首选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6.
耳后动脉在乳突区分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耳后动脉在乳突区血管分支的走行、管径、分布、变异,以及对于乳突区筋膜的血供范围。方法本组样本共10具尸体(20例)耳后动脉标本。其中,10例新鲜尸体的耳标本进行耳后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固定后,解剖观察血管分布;10例陈旧尸体耳标本直接行解剖观测。结果耳后动脉在乳突区有上支、中支和下支支配耳后乳突区皮肤及筋膜的血供。其中。20例标本中支和下支均可见,15例标本存在上支。耳后动脉支配的耳后筋膜宽度为5.5~7cm,长度为8~9.6cm。结论耳后动脉在乳突区的分支为耳后筋膜提供了可靠的血供,耳后筋膜可利用的范围可以满足颅耳角成形术中对于筋膜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8.
126例全耳再造术取自体肋软骨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和总结二期全耳再造术中取自体肋软骨的手术方法和相关问题.方法 在2003~2006年12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二期全耳再造术时取患耳对侧自体肋软骨,保留软骨膜,部分患者剩余软骨切碎后软骨膜腔隙回植.结果 本组126例,取下肋软骨均满足手术需求,无一例发生气胸.术后随访时间最长1年,未见明显的胸廓畸形及发育障碍.结论 本手术方法可减少取自体肋软骨时气胸的发生,胸廓畸形的产生和软骨的回植及软骨膜的保留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原位缝合加压敷裹法治疗指尖离断伤.方法 本组32例(32指),手指受伤机制均为锐性损伤,均为指尖平面完全离断,并伴有指骨、指甲及甲床损伤,伤指均无法再植.创面面积:0.3cm×1.3cm~0.5cm×2.0cm.清创后,用5/0无损伤缝线间断原位缝合离断指体,并加压敷裹固定,术后10d拆除加压包,3周创缘拆线.结果 成活29指,成活率90.6%.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与健侧长度基本相等,指尖外形和颜色良好,指甲生长良好,局部无压痛.痛温觉及精细感觉恢复较好.结论 当指尖离断无法再植时,采用原位缝合加压敷裹修复伤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5例急诊邻双指指端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进行修复.并指后双指指端创面大小3.0 cm×l.2 cm~3.5 cm× 2.0 cm.结果 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及手指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结合合分方法是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