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间施行肝移植的4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CMV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在451例患者中,发生CMV性肺炎7例,感染率为1.66%。CMV性肺炎的症状明显早于体征,7例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约1周后逐渐出现干咳、气促、呼吸困难等;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CMV pp65抗原检测均为阳性。CMV性肺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和适量的胸腺肽等的个体化免疫调节方案以及广谱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方法,6例治愈,治愈率为85.7%。结论 CMV性肺炎的早期临床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仍有规律可循,CMV pp65抗原检测法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特点。采取联合抗病毒和个体化免疫调节等综合措施治疗CMV性肺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附43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0LT)术后胆管狭窄(BS)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们例OLT术后BS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们例B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T管的胆管介入治疗、胆肠吻合术、肝动脉内支架术及再次肝移植术。结果们例BS总治愈率为48.8%(21/43),好转率为30.2%(13/43),总有效率为79.0%(34/43)。41例BS的介入治疗治愈率为34.1%(14/41),好转率为31.7%(13/41),总有效率为65.8%(27/41)。吻合口型、肝外型、肝内型及肝内外混舍型BS的总治愈率分别为100%(5/5)、64.3%(9/14)、50.O%(1/2)及28.6%(6/21),其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0.0%(4/5)、64.3%(9/14)、50.0%(1/2)及0。12例BS行再次肝移植术的治愈率为50.0%(6/12)。结论目前OLT术后BS总体疗效尚不理想。BS介入治疗效果与其类型密切相关,吻合口型疗效最好,肝外型和肝内型次之,肝内外混舍型疗效最盖。再次肝移植是治疗难治性BS的有效方法,但要选择好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ɑ-fetoprotein,AFP)mRNA和米托蒽醌抗性基因(Mitoxantrone-resistant 7,MXR7)mRNA作为游离癌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s,ITC)的标志物在肝癌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期间的5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为对象,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来定量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全细胞中AFP mRNA和MXR7 mRNA在整个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情况,并与术后肝癌复发和转移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将研究对象分为肝癌移植组(53例)、晚期肝癌组(8例)、良性肝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10例),检测发现在肝移植术前,晚期肝癌组的AFP mRNA和MXR7 mRNA其表达率均达到100%,在肝癌移植组中表达率分别为57.7%和53.6%。2者均明显高于在良性肝病组(表达率为19.2%和0)和正常对照组(表达率均为0)(P<0.05)。同时在2者的阳性结果表达水平上,晚期肝癌组和肝癌组要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前2者阳性结果定量水平达到1×1012copies/g RNA,是后2者定量水平的100-200倍。围手术期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无论是表达率还是阳性结果表达水平,均以在术中的检测标本为最高,而术后1周为次之。术后出现2次以上的持续性的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往往提示肝癌的复发和转移,较之移植术后没表达或一过性升高的病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中单次的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与否则对术后肝癌复发和转移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FP mRNA和MXR7 mRNA可以作为肝癌ITC细胞的标志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术后血全细胞检测出现2次以上的持续性的AFP mRNA和MXR7 mRNA的表达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多巴胺受体2拮抗剂(依替必利)促进兔缺血胆管病变(ITBL)胆管修复的作用。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A组(假手术组)、B组(ITBL模型组)、C组(MSC组)、D组(MSC+依替必利组)。监测术前,术后1、4 d,术后1、2、3、4周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4周行胆管造影及超声造影,并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A组比较,术后B组、C组和D组肝功能各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均为P < 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的肝功能指标下降趋势更显著(均为P < 0.05),其中D组下降最明显。胆道超声结果示A~D组的门静脉管径/胆管管径比值分别为(3.2±0.3):1、(1.2±0.2):1、(2.1±0.1):1、(3.0±0.3):1;B组胆管扩张严重,C组程度较轻,D组基本正常。超声造影示D组胆管壁血供改善最显著。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D组胆管损伤程度最轻。结论  经门静脉注射MSC联合多巴胺受体2拮抗剂可以显著促进兔ITBL胆管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顾世杰  易述红 《器官移植》2017,8(2):179-180
第九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于2017年2月8日至9日在春意盎然的羊城广州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广东省肝脏疾病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自2004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本届论坛以“移植与免疫”为主题。聚焦近年来在临床免疫耐受、长期免疫治疗对器官移植受体的影响、移植免疫研究体系的建立等热点问题,并对“加速康复外科优化重型肝炎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专家共识,顺利召开了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免疫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器官移植》杂志2016年总结会,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20例术前合并YMDD变异的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预防方案,持续监测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功能、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血肌酐等.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5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存活.术前HBV-DNA≥106copies/m1患者YMDD变异率为12.4%,HBV-DNA<106copies/ml患者为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19/20)的患者于肝移植术后4周内HBV-DNA转阴性,5.0%(1/20)于术后6个月转阴性.此后长期复查HBsAg、HBeAg、HBV-D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BV再感染.1例患者在服用ADV 1年后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结论 应用ADV可有效预防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ADV有较低的肾毒性,用药期间仍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第六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于2月11~12日在广东广州隆重召开,共有国内外百余名移植专家参会。根据高峰论坛会议精神,总结出肝癌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防治策略,现汇报如下。我国是原发性肝癌(肝癌)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众多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据中国肝移植注册系统数据显示,1980~2011年间我国共实施肝移植手术20 877例,其中肝癌肝移植手术8 874例(42.51%),且其所占肝移植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管狭窄(BS)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本中心53例OLT术后BS介入治疗的疗效。53例BS患者共接受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介入治疗107次,包括鼻胆管引流术68次、球囊扩张及胆管内支架术26次和胆管造影术13次。其中9例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介入治疗11次,包括PTC2次、PTCD7次、球囊扩张术3次及胆管内支架术1次。1例行经“T”管置管引流术。结果 ERC手术成功率为88、8%(95/107),鼻胆管引流术成功率为94%(64/68),胆管内支架术的成功率为88.5%(23/26)。PTC手术成功率为81.8%(9/11),PTCD成功率为100%(7/7),胆管支架术成功率为100%(1/1)。53例BS的介入治疗治愈率为28,3%(15/53),好转率为41、5%(22/53)。吻合口型、肝外型、肝内型、肝门型及弥漫型BS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66.7(4/6)、66.7%(10/15)、50%(1/2)、0(0/7)及0(0/22)。结论 目前OLT术后BS介入治疗的疗效尚不理想。介入治疗的疗效与BS类型密切相关,吻合口狭窄、肝外型和肝内单发型BS的疗效较好,肝门型和弥漫型BS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