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胃癌患者在手术中对肿瘤未行侵入性操作前予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产生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追踪回访。结果:114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9·47%(45/114),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P<0·01,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预示术后不佳。3年内,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组45例患者无1例生存。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性,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及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腹腔游离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病期、手术效果,并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EN)术前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文中探讨术前内镜诊断为胃HGIEN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比较分析65例术前内镜诊断胃HGIEN患者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EN,手术标本病理学诊断:5例患者为胃HGIEN,占7.7%;余60例皆为胃癌,占92.3%。60例胃癌中32例为早期胃癌,占53.3%,28例为进展期胃癌,占46.7%;Bormann′sⅠ型2例,Ⅱ型9例,Ⅱ型9例,Ⅳ型8例。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19例,印戒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2例。美国肿瘤研究联合会(2002版)肿瘤结节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Ⅰ期37例,占61.7%;Ⅱ期5例,占8.3%;Ⅲ期11例,占18.3%;Ⅳ期7例,占11.7%。结论内镜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胃HGIEN患者,伴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大,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调控及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特异性死亡信号分子、死亡受体及配体信号传导通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及其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mRNA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c-Met mRNA的分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技术检测45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ACC-1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ACC-1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66,P〈0.05)。结论 QT-PCR技术可对胃癌组织中的MACC-1 mRNA和c-Met mRNA表达进行定量检测;MACC-1 mRNA和c-Met mRN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预后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5.
血栓调节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40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进行TM表面的研究。结果 18例肠型胃癌中,15例TM表达阳性(83.3%),22例弥漫型胃癌中,11例TM表达阳性(50.0%);60岁以上病人是23例,其中19例TM表达阳性(82.6%),60岁以下病人17例,其中7例TM表达阳性(41.2%),肠型胃癌TM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接受不同重建方式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 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2 例 Siewert Ⅱ /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手术后均采取 免疫肠内营养治疗。检测术前1 天、术后5 天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比较和分析术后恢复情况、生存质量和免 疫功能、营养状况。结果  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手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 5 天体重变化、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 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术后5 天检测PG+ 空肠间置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IgG、IgA 水平以及CD3+、CD4+、 CD4+/CD8+ 与 TG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12 个月PG+ 空肠间置组术后体重变化、血红蛋白较TG 组明 显改善(P < 0.05)。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反流症状发生率均较低(P > 0.05)。结论  早期使用免疫肠内营养,对比 Siewert Ⅱ /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PG+ 空肠间置术后和TG 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证明PG+ 空肠间置组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口径路的选择,以求彻底切除病灶及清除转移淋巴结.方法:采用胸腹联合切口46例,经腹259例,经胸617例.比较胸内下段食管旁、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清除率.结果:胸腹联合切口组胸内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13.04%,幽门上、肝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9.56%,均得到清除,没有发生呃逆及残胃排空延缓.结论:贲门癌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高龄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龄胃癌病人(70岁)手术后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Ig G、Ig A水平以及CD3、CD4、CD4/CD8较术前1 d有显著下降。术后7天EN+PN组血清TP、ALB、PA、Ig G、Ig A以及CD3、CD4、CD4/CD8与PN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EN+PN组和PN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可改善高龄胃癌病人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腹腔游离癌细胞及腹水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为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63例行根治性切除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CA199表达水平,并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结果:当肿瘤浸透浆膜、有淋巴结转移时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游离癌细胞检出与否与有无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无明显关系(P〉0.05),游离癌细胞阳性与腹水CEA、CA199高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游离癌细胞与肿瘤侵犯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与腹水CEA、CA199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硒,锗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硒、锗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作者采用自制甲基硝基亚基硝胍液喂饮100只Wistar大鼠,以诱发胃癌前病变,在此基础上,随机抽样分组,分别予口服硒酵母,倍半氧化羟乙基锗,观察两种药物对胃癌前病变癌变过程折影响。结果显示硒酵母组发病率,硒酵母和倍半氧化羟乙基锗组的瘤浸润深度均在低于对照组,作者认为:硒酵母对大鼠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阻断性治疗作用,们半氧化羟乙基锗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