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WOMAC评分和VAS评分,评估中药外敷疗法治疗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外敷组(n=36)与口服西药组(n=36)。中药外敷组,选取阿是穴,每次外敷48 h,隔1 d或2 d再次换药,治疗2次/周;口服西药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次,3次/d。2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采用WOMAIC评分表及VAS疼痛量表评价疗效。治疗后3个月测量VAS疼痛量表以评价远期疗效。结果:中药外敷组脱落2例,予以剔除。口服药物组无脱落。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两周后,中药外敷组VAS评分与口服西药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外敷组WOMAC评分与口服西药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中药外敷组VAS评分、WOMAC评分与口服西药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中药外敷组出现了1例轻度过敏患者,不良反应率占3%;口服西药组出现了3例胃肠道反应患者,不良反应率占8%。结论:中药外敷疗法短期止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性高,有一定远期疗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能谱CT小肠造影(Energy Spectral CT Enterography,ECTE)表现,分析ECTE对IB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临床疑似IBD病例并顺利完成ECTE检查的105例患者,与最终临床诊断IBD相比,分析ECTE检查诊断IB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通过对IBD患者图像的能谱分析(最佳单能量图像、物质分离、能谱曲线)探讨ECTE对IBD的诊断价值,并对比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碘基值、能谱曲线斜率及影像特征。结果105例疑似IBD患者中,ECTE诊断IBD 42例,最终临床诊断IBD 47例,ECTE诊断IBD诊断的敏感性89.4%、特异性100.0%、诊断符合率95.7%。IBD患者的能谱CT影像可见异常肠壁明显强化,部分肠壁呈分层样强化,偶可见管腔狭窄,肠系膜血管“梳齿征”改变。可降低keV调整到符合诊断需求的单能量图像,经对比分析最佳单能量值为(50.36±4.47)keV;IBD患者异常肠壁处的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与邻近正常肠壁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强化的肠壁与正常强化的肠壁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TE能清晰显示及分析IBD病灶,为IBD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方式,对IBD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首次监测未达标的因素,应用JPKD软件预测血药浓度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病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达标组(10. 0~20. 0 mg·L-1)和未达标组,用SPSS 18. 0软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JPKD软件预测第2次测定患者的理论血药浓度,并与实际值对比,评价JPKD软件的预测能力及影响因素。结果:有677例为首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其中达标组291例,达标率为43. 0%。首次监测未达标组386例,其中血药浓度小于10. 0 mg·L-1的240例(35. 5%),血药浓度大于20. 0 mg·L-1的146例(21. 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肌酐、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是首次监测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说明,影响首次监测未达标结果最主要的因素依次是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C。117例患者用JPKD软件进行了预测。81例(69. 2%)患者的权重偏差(WRES)<30%,说明JPKD软件预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能力良好。36例患者WRES>30%,其用药前和用药后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PCT及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患者肾功能是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首次监测不达标和JPKD软件预测性的重要因素,JPKD软件对大部分患者的预测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分散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胶囊剂比较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对照交叉单剂量口服酮咯酸氨丁三醇分散片和胶囊,采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浓度。结果单剂量口服含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的受试和参比制剂,其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68±0.30)、(0.80±0.38)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3 124.44±382.96)、(3 170.28±289.03)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13 939.32±2 471.53)、(14 312.29±2 268.26)ng.h/mL。两种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7.86%±11.62%。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廉江平  李小川  张鹏  方志远 《安徽医药》2013,17(12):2039-2041
目的 比较酶扩大免疫法(EMIT)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肾移植患者服药后达稳态的谷浓度血样,分别用EMIT法和FPIA法进行测定,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程度.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高度相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EMIT法和 FPIA法测定CsA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sA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30例: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C组30例: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进行4周治疗。收集和监测治疗前后水肿面积、血肿量以及血清IL-6、IL-8和TNF-α。结果:①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水肿面积和血肿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水肿面积和血肿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水肿面积和血肿量降低明显。②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血清IL-6、IL-8和TNF-α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血清IL-6、IL-8和TNF-α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血清IL-6、IL-8和TNF-α降低明显。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能明显降低水肿面积、血肿量、IL-6、IL-8和TNF-α水平,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6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终末纳入结果统计患者共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62例患者中男20例,女42例。治疗组男9例,女2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左侧34例,右侧28例。Ⅰ级韧带损伤34例,Ⅱ级韧带损伤28例。治疗组采用清宫正骨摇拔戳手法治疗,对照组按RICE(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患肢)原则治疗,对比观察一个疗程结束时及伤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以及肌骨超声影像检查距腓前韧带愈合情况及连续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在一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VAS评分为2.37±1.58,对照组为4.0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评分为92.15±15.34,对照组评分为80.43±22.6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随访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的预后。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B组: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30例;C组: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30例。所有患者进行4周治疗。采用ADL评分和NIHSS评分评价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①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ADL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ADL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相比ADL评分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NIHSS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NIHS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相比NIHS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能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NIHSS评分,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保护以及提升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