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原蛋白(Collagen)的细胞相容性;研究胶原蛋白(C)与大鼠胎脑神经细胞(FBN)复合体(C-FBN)脑内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FBN与胶原蛋白联合体外培养,进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并将体外联合培养3~5d的C-FBN(移植前48h培养液中加入BrdU)移植到大脑皮质损伤模型的大鼠脑损伤部位,术后3,6,10,15及30d光镜、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对移植物的反应、移植细胞生长状态及载体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等。结果:胶原蛋白对FBN生长无不良影响;脑组织对移植物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胶原蛋白与周围脑组织整合好,有血管长入移植物中;载体内有大量存活神经细胞,而且术后各时段都检出BrdU阳性细胞;移植区有突触形成;胶原蛋白海绵吸收、降解快,可诱导组织再生。结论:胶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载体材料;生物材料与胎脑神经细胞联合培养移植是治疗脑损伤较有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微载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韩雪峰  杨大平  郭铁芳  方冬云  张颖  孟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10-4711,i001
目的:制备以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为原料的微载体,为体外大量培养软骨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胰蛋白酶等试剂制备直径为0.100∽0.154mm的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并寻找胰蛋白酶的最佳含量及时间。取绵羊的新鲜膝、肘关节软骨6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例,用不同含量的胰蛋白酶作用2∽36h。标本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胶原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密度、含水量测定。结果:微粒软骨脱细胞基质微载体无抗原性成分存在,主要含有胶原,氨基葡聚糖等混合细胞外基质成分。微粒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干重密度为0.6547g/mL,湿重密度为1.0627g/mL,含水量为72%。胰蛋白酶的最佳含量为0.25g/L,最适作用时间为(18.3&;#177;1.6)h。结论:以软骨微粒为原料的微载体具有天然细胞外基质成分,是一种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详细了解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带骨膜的骨块)三维血管解剖分布,并分析应用此复合组织瓣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在10例新鲜尸体和10例福尔马林尸体中的40例成人双侧股动脉内灌注改良氧化铅-明胶混合液,详细解剖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游离复合组织瓣,获得此血管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的分布数据.在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切取此皮瓣时凿取旋股外侧血管横支或降支支配的骨膜和骨,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结果本组40例股外侧肌标本均属Ⅱ型,即接1个优势血管和2~3个次要血管.其中优势动脉蒂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和降支,横支供应肌肉的上1/3部分,降支节段性地发出4~10个分支,供应肌肉下1/2的内侧部分,同时也发出3~5个肌皮穿支,供应肌肉表面的皮肤.肌肉下2/3的后侧部分则由起自股深动脉的第2~3穿动脉供应.优势动脉和次要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降支均发出骨膜支,分布于股骨骨膜上.应用此复合组织瓣修复的6例足踝部骨缺损,随访6~12个月,复合组织瓣弹性良好,耐磨性好.术后3个月X线摄片显示,骨质缺损处已愈合.结论旋股外侧血管分布情况为临床切取此复合组织瓣提供指导.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降支有骨膜支分布于股骨骨膜上,以此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鼠胎脑神经细胞与几丁质多孔体、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大鼠胎脑神经细胞分别与几丁质多孔体、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联合体外培养,进行光、电镜观察,并测定 3种材料与细胞的吸附率. 结果神经细胞均能在 3种材料上贴附并生长,细胞吸附率分别为 31.54% ,30.58%和 15.54%,并且几丁质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结论几丁质、胶原蛋白及明胶 3种材料,尤其是几丁质,具有良好的神经细胞相容性,有可能作为神经系统组织工程的载体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大鼠胎脑神经细胞与胶原复合体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胶原蛋白(collagen)的细胞相容性;研究胶原蛋白(C)与大鼠胎脑神经细胞(FBN)复合体(C-FBN)脑内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FBN与胶原蛋白联合体外培养,进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并将体外联合培养3~5d的C-FBN(移植前48h培养液中加入BrdU)移植到大脑皮质损伤模型的大鼠脑损伤部位,术后3,6,10,15及30d光镜、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对移植物的反应、移植细胞生长状态及载体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等。结果:胶原蛋白对FBN生长无不良影响;脑组织对移植物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胶原蛋白与周围脑组织整合好,有血管长入移植物中;载体内有大量存活神经细胞,而且术后各时段都检出BrdU阳性细胞;移植区有突触形成;胶原蛋白海绵吸收、降解快,可诱导组织再生。结论:胶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载体材料;生物材料与胎脑神经细胞联合培养移植是治疗脑损伤较有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几丁质 (Chitin ,C)的生物相容性 ,研究几丁质与大鼠胎脑神经细胞 (FBN)复合体 (C FBN)脑内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体外联合培养 3~ 5天的C FBN移植到大鼠大脑皮质损伤部位 ,术后 3、6、1 0、1 5及 30天光镜、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几丁质对FBN生长无不良影响 ,脑组织对移植物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载体内有大量存活神经细胞 ,术后各时段都检出BrdU阳性细胞 ,移植区可见突触形成。结论 几丁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移植的FBN在脑内可以继续生长、成熟并建立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腿皮肤腓浅动脉与腓动脉穿支之间的吻合联系 ,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  10具新鲜尸体 2 0侧肢体血管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 ,通过X线片显示小腿皮肤内的血管结构和血管之间的吻合。在此基础上应用了跨区供血的腓动脉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 2 6例。结果 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腓浅动脉。在外踝后上方 4~ 7cm处腓动脉穿支与腓浅动脉或动脉网形成广泛吻合。以腓动脉穿支为蒂设计包含腓肠神经及其伴行的腓浅动脉和小隐静脉的返流岛状皮瓣 2 6例 ,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跨区供血的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 ,为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鼠胎脑神经细胞与几丁质多孔体、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胎脑神经细胞分别与几丁质多孔体、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联合体外培养,进行光、电镜观察,并测定3种材料与细胞的吸附率。结果:神经细胞均能在3种材料上贴附并生长,细胞吸附率分别为3154%,30.58%和15.54%,并且几丁质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几丁质、胶原蛋白及明胶3种材料,尤其是几丁质,具有良好的神经细胞相容性,有可能作为神经系统组织工程的载体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以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为原料的微载体,为体外大量培养软骨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胰蛋白酶等试剂制备直径为0.100~0.154mm的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并寻找胰蛋白酶的最佳含量及时间。取绵羊的新鲜膝、肘关节软骨6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例,用不同含量的胰蛋白酶作用2~36h。标本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胶原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密度、含水量测定。结果微粒软骨脱细胞基质微载体无抗原性成分存在,主要含有胶原,氨基葡聚糖等混合细胞外基质成分。微粒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干重密度为0.6547g/mL,湿重密度为1.0627g/mL,含水量为72%。胰蛋白酶的最佳含量为0.25g/L,最适作用时间为(18.3±1.6)h。结论以软骨微粒为原料的微载体具有天然细胞外基质成分,是一种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硅胶管置入大鼠腹腔内预制出腹膜组织管构建新型的自体血管移植物。方法将预制的硅胶棒(直径1.5mm,长20mm)褥式缝合在大鼠的腹膜下,4周后硅胶棒被管状壁层腹膜组织包裹;应用形成的壁层腹膜组织管作为血管移植物桥接大鼠腹主动脉缺损;术后4周取材,观察其通畅率并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25只大鼠中血管通畅21只,血栓4只,通畅率为89.1%(21/25)。血管移植物内表面可见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内皮细胞下有少量肌样细胞,管壁最外层富含胶原纤维。结论在体内预制的大鼠壁层腹膜组织管可以作为血管移植物桥接大鼠腹主动脉缺损,这种非血管组织构建的血管移植物在血流作用下,其管壁被新生的内皮细胞和肌样细胞覆盖,证明了细胞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