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0月共计268例年龄≥75岁患者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其中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30例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2~51个月(23.4±8.0个月)。患者年龄为75~84岁(77.3±2.2岁),单节段手术60例,两节段手术114例,三个及以上的节段手术56例。192例(83.5%)患者有术前合并症,平均每例患者合并有2.2种内科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76例(74.6%)、糖尿病88例(38.3%)、心脏疾病48例(20.9%)、脑梗死30例(13.0%)、肺部疾病26例(11.3%)、肿瘤18例(7.8%);术前联系相关内科会诊次数共计302次,平均每例患者术前会诊1.3次。为明确责任节段,70例(30.4%)患者术前进行了神经根阻滞术,其中24例(10.4%)患者进行了2次及以上的神经根阻滞术。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结果:23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出院。手术时间为120~380min(233.1±67.3min),术中出血量为150~600ml(304.5±92.4ml)。患者术前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分别为7.2±1.2分和6.6±1.7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3.4±0.5分和3.3±0.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0.4分和1.7±0.5分,术前ODI为(57.1±10.5)%、术后3个月为(19.3±3.0)%、末次随访时为(11.4±1.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7%,其中手术相关并发症30例(13.0%),硬膜撕裂14例,切口愈合不良8例,脑脊液漏6例,切口感染1例,神经根损伤1例(因钉位欠佳,调整后1周内恢复);非手术相关并发症36例(15.7%),肠梗阻12例,泌尿系感染8例,尿潴留6例,坠积性肺炎4例,脑梗死4例,深静脉血栓2例;末次随访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未出现螺钉、钛棒断裂。结论:75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围手术期准备更加繁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在系统的术前准备基础上,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道余  沈亚骏  王飞  李放  房照  刘军 《中国骨伤》2019,32(3):244-247
目的:研究成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互关系。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3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进行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男11例,女42例,年龄63~76岁,平均69岁,匹配同期就诊的非腰椎侧凸患者53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滑脱症7例,男16例,女37例,年龄59~74岁,平均68.5岁。53例患者均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MRI确诊,测量并记录腰椎侧凸Cobb角。运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记录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T值。采用Linear regression研究腰椎侧凸角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腰椎侧凸组与非腰椎侧凸组两者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骨密度T值(-2.56±0.65)明显高于非腰椎侧凸组(-1.39±0.77)(P0.05),腰椎侧凸患者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的T值与侧凸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是发生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危险因素,但侧凸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术前低蛋白血症与高龄患者腰椎融合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89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的75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48例;年龄75~87岁,平均(78.9±3.0)岁.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以35 g/L为界)分为低蛋白组(n=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