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焦虑日记对住院老年焦虑症患者焦虑程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两组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记录焦虑日记。对两组患者入院24h内、出院前焦虑评分及焦虑减分率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9.24±3.45,显著低于对照组(14.17±4.58,P0.01);观察组显效率73.08%,显著优于对照组(42.31%,P0.01)。结论焦虑日记的临床应用,可缓解或减轻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门诊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焦虑症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焦虑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服药、运动、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处方发放与讲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阅读、沟通等认知干预。连续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系统的认知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钧秋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89-1090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被随机分为单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51例)和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护理的护理组(51例),分别在入院时和第8周末,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第8周末,护理组的ITAQ、NOSI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三基"理论考核成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2012年的护理部"三基"理论考核管理中。结果:2012年护理部护士"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由2011年的92.2%提高至97.5%;2012护理部护士"三基"理论考核成绩不达标人数由2011年的33人次下降为10人次,原全年考核均不达标的1名护士由9场次减少至4场次。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三基"理论考核管理中,有助于护士"三基"理论考核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硝西泮静脉注射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对149例需要静脉注射氯硝西泮患者前4天分别给予4种不同浓度的氯硝西泮静脉注射,并对静脉注射前、后10秒的输液滴数及疼痛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0.9%的氯化钠稀释后的低浓度的氯硝西泮静脉注射后10秒钟滴数均明显高于原液,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原液,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硝西泮临床静脉注射时,建议给予一定量的0.9%的氯化钠稀释,以减轻注射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  相似文献   
6.
本院对心理科收治的31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进行了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干预[1-2],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接受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对收治于我院心理科病房接受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体质量超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进行超重原因分析,结合精神分裂症疾病特点、心理科病房开放式管理模式给予生理、心理和社会不同层次全方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采用干预前(入院当日)与干预后(出院当日及干预3个月后复诊当日)复测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作干预前后效果对比.结果:出院当日、干预3个月后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明显低于入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3个月后体重及体重指数较出院当日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科全方位护理干预对降低接受新型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指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严重的表现形式,目前发病机理不明,有人认为与γ氨基丁酸( GABA) 功能减退、自由基和抗精神病药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门诊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焦虑症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焦虑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服药、运动、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处方发放与讲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阅读、沟通等认知干预。连续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系统的认知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严重的表现形式,目前发病机理不明,有人认为与7氨基丁酸(GABA)功能减退、自由基和抗精神病药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本研究对1990-2003年住院时间8年以上,住院期间一直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PS)的分裂症患者的TD发生率进行调查,提出对伴迟发性运动障碍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