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扩大、室壁反常运动致使乳头肌断裂、延长、移位、功能异常,或造成瓣环扩大、瓣叶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冠心病同时存在[1].手术治疗应视情况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或)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但此类患者病情危重,手术操作复杂,围术期处理要求高.笔者单位1999-2006年共收治此类患者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超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切除 (MVR)或保留瓣下结构 (MVRP)的近期临床观察。方法 :共分三组 :A组 65例 ,为完全切除瓣叶及其腱索 ;B组 2 5例 ,为完全切除前叶及其腱索 ,但保留后叶及其腱索 ;C组 2 5例 ,为仅切除前叶 ,但保留前叶腱索和后叶及腱索。应用 GEsys5超声心动图仪于术前、术后 10天、 3个月及 6个月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SED)、左房内径 (L AD)、左室射血分数 (EF% )、左室短轴缩率 (FS% )、每搏输出量 (SV)及肺动脉压力 (PPA)。结果 :术前三组间 EDD、 SED、 L AD、 EF、 FS、SV及 PPA均无显著性差别。术后 10天 A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别 ;B组患者 EDD、 SED及 PPA较术前有明显减小 (P<0 .0 5 ) ,而 EF和 FS无明显差别 ;C组患者 EDD、 SED、 EF、 FS及 PPA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 (P<0 .0 1)。术后 3个月三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 (P<0 .0 1)。术后 6个月与 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与传统的 MVR相比 ,MVRP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更迅速和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总结关于防治术中渗血的经验,为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罹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修复手术的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内衬片法;弓部处理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或单分支支架血管联合头壁血管内小支架;体外循环则运用中低温停循环技术联合右腋动脉加股动脉双通道灌注法;内瘘技术采用改良包裹法。临床数据采集包括一般临床资料、病因、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和累及范围、术前合并症、心功能、手术情况及预后。 结果 共计1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时间308±49.8 min,体外循环时间131±23.9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8.2±12.1 min,中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1.5±6.7 min,术后心包腔引流液300±90 ml,住院死亡率5.6%,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8.6%,出院后死亡率为0。术后3个月发现内瘘1例(0.5%),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79.8%;术后1年,未发现内瘘发生,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达82.7%;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人造血管周围造影剂外渗。 结论 渗血仍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常见的并发症。“新内膜技术”、中低温停循环联合双侧头臂干动脉灌注以及改良包裹内瘘法等多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术中渗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内瘘发生,提高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和患者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术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当鼻咽温度降至23℃时,停止下半身灌注,于无名动脉近端横断升主动脉,经此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置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3例患者术中顺利地置入三分支支架血管。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其分支支架血管通畅,三分支支架血管均无扭曲,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部位的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直视置入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全主动脉弓重建是可行的。这种方法避免于常规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主动脉弓三分支血管吻合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较深部位的远端人造血管一降主动脉的吻合,从而简化了全主动脉弓的重建,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双孔法全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 女性18例, 年龄(55.3±8.8)岁(范围:21~62岁), 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变36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14例。选择右侧腋前线和锁骨中线之间第3肋间作为主操作孔, 顺利完成全胸腔镜双瓣置换术。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心肺转流时间为(168.2±30.9)min(范围:125~187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8.8±16.5)min(范围:96~147 min), 5例植入生物瓣, 45例植入机械瓣膜。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9.6±3.4)h(范围:5.1~14.2 h), ICU停留时间(24.8±7.3)h(范围:16.3~30.1 h), 术后住院时间(6.5±1.2)d(范围:5.0~8.0 d)。4例输注红细胞, 输注量(2.7±0.9)单位(范围:2~4单位), 术后胸腔引流量为(222.1±56...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我国冠脉外科水平的提高,老年冠心患者逐年增多.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外科治疗[1].为了分析这部分患者的特点及提高临床疗效,现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3-2007年近5年52例老年冠心患者(≥60岁)在人院24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心脏同种移植面临供心保存困难、排斥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多等诸多问题。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大多问题已得到解决,然而器官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缓解器官短缺,人工心脏和心脏异种移植方案受到重视,且近年来获得重大进展。人工心脏应用于临床后极大改善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有望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标准疗法。心脏异种移植还面临许多挑战,距离真正应用于临床还很遥远。本文对心脏移植的历史、心脏同种移植的发展、人工心脏的使用和心脏异种移植的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心脏移植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可行性。方法 为1例出生5d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患儿实行急诊大动脉调转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结果 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10天痊愈出院。结论 大动脉调转术是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必须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尽管我国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但仍然有不少冠心病患者需到病情危重时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这些重症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如何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5年半期间我们共为36例重症冠心病患者施行外科治疗,现就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