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应用缺血后处理的时机.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采用切断患肢全部皮肤、肌肉和神经,保留患肢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通过夹闭和开放股动静脉造成骨骼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采用测定骨骼肌缺血4 h.再灌注1 h后血清丙二醛(MDA)、骨骼肌髓过氧化物酶(MPO),再灌注6 h后骨骼肌的死亡程度来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再灌注5 min后应用缺血后处理是否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结果 对骨骼肌缺血4 h再灌注6 h的损伤,再灌注开始后即刻应用30 s缺血、30 s再通,三次循环的缺血后处理对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即有保护作用,不仅减少了骨骼肌再灌注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MPO)和血清氧自由基水平(MDA)水平,而且减少了骨骼肌的死亡程度;再灌注5 min后应用缺血后处理并没有降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区域的MPO和血清MDA水平,也没有降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死亡程度,与直接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没有保护作用.结论 骨骼肌缺血后再灌注开始前立刻应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可以减少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死亡程度;缺血后处理应用时机非常重要,再灌注5 min后应用缺血后处理则失去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神经周围血管的肘部尺神经前移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8侧)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实施了肘部尺神经皮下前移,其中带神经周围血管13侧(A组),不带神经周围血管15侧(B组).观察随访28侧,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和第一背侧骨间肌以及小指展肌的肌力并与其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时A、B两组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背侧骨间肌和小指展肌的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好于B组.术后12个月时A、B两组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和第一背侧骨间肌以及小指展肌的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神经前移时连同尺神经周围伴行血管(尺侧上副、尺侧下副及尺侧返血管)一起游离并前移是可行的,尽可能多地保留神经周围血管对早期恢复尺神经血供、促进尺神经松解前移后的早期肌力恢复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3.
掌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骨骨折分为头、颈、干和基底部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性能的提高、内固定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的深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手术治疗开展得越来越普遍。掌骨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由骨折的位置、形状、有无移位、是否稳定、开放还是闭合、是否有软组织损伤等决定,另外还要考虑病人的年龄、职业及经济状况。1掌骨头骨折掌骨头骨折很少见且多为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早期的学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牵引,2~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对于粉碎性骨折,则采用掌指关节屈曲70°,石膏固定2周后进行功能锻炼。使用微型外固定…  相似文献   
4.
任何组织的缺血,只要达到一定时间和程度,必然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1985年McCord经过研究发现,长时间的组织器官缺血后的再灌注是一把"双刃剑",首先是再灌注挽救了缺血的组织器官,以防止进一步的缺血损伤,然而不可控的再灌注也引起了组织器官的再灌注损伤,故此提出了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这一概念.骨骼肌是组成肢体的重要组织之一,同时它对缺血十分敏感,人类骨骼肌在室温下完全缺血2.25 h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功能损害.在骨科的临床工作中,动脉断裂栓塞、断肢再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骨骼肌缺血,随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影响患者肢体的存活,甚至造成截肢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带一侧指动脉的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1998年起,应用指背侧岛状皮瓣11例,修复手指掌背侧皮肤缺损,范围2.0cm×1.0cm~2.5cm×4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诊1~18个月,手指外观不臃肿,色泽质地好,外形满意,供区隐蔽,对供指功能无影响。结论指背侧岛状皮瓣操作相对简便,血供稳定,成活率高,是修复手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 IPost)和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后处理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缺血预处理加缺血后处理组(D组)以及对照组(E组),采用切断患肢全部皮肤、肌肉和神经,保留患肢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通过夹闭和开放股动、静脉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测定骨骼肌缺血4h、再灌注1h后血清丙二醛(MDA)和骨骼肌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再灌注6h后骨骼肌的坏死程度来观察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B组、C组和D组再灌注1 h MDA和MPO水平以及再灌注6h骨骼肌坏死程度均低于A组(P< 0.05),但是高于E组(P<0.05);B组和D组再灌注1 h MDA和MPO水平以及再灌注6h骨骼肌坏死程度基本相同(P>0.05);B组和D组再灌注1 h MDA和MPO水平低于C组(P<0.05),但再灌注6h骨骼肌坏死程度基本相同(P>0.05).结论 应用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联合应用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没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时间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成 6组,制成切断患肢皮肤、肌肉和神经,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A组:直接缺血4 h再灌注;B、C、D和E组:分别缺血5、10、15和20 min,再灌注5、10、15和20 min,重复3次后缺血4 h再灌注;F组:制成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左大腿组织块模型,未经过缺血处理.通过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骨骼肌水肿和坏死程度,观察不同预缺血时间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对骨骼肌缺血后再灌注,预缺血5 min对骨骼肌即有保护作用,肌肉存活面积达82.47%;预缺血10和15 min肌肉存活面积增至最高,达89.03%和89.49%;预缺血20 min肌肉存活面积降至78.27%.预缺血5 min即可减轻骨骼肌水肿;预缺血10 min骨骼肌水肿程度最轻;预缺血15 min水肿程度又加重,预缺血20 min水肿程度继续加重.预缺血5、10和15 min MDA水平均降低,预缺血20 min MDA水平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同. 结论预缺血时间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以预缺血10 min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两种指动脉岛状皮瓣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两种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皮肤缺损16例,指动脉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14例。术后分别随访两种方法对供指和受指皮瓣的外观、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的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1年,供指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有4例出现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指动脉指背皮瓣组2例出现远侧指间关节伸直受限,指动脉指背皮瓣组供指血液循环和感觉好于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受区两组皮瓣外观满意,两组各有4例受指遇冷时出现血运障碍,感觉恢复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明显好于指动脉指背皮瓣组,但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有33.2%的皮瓣存在双重感觉。结论 指动脉指背皮瓣由于对供指损伤小,能部分恢复伤指感觉,适合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对于拇指感觉恢复要求较高的患者,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也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9.
手部高压注射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高压注射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0例手指高压注射伤的患者按损伤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度4例、重度6例,分别于清创后一期缝合伤口、多次清创后直接缝合伤口和邻指指背侧岛状皮瓣移位覆盖创面以及截指治疗。结果本组3例一期缝合伤口;3例2~3次清创后直接缝合;2例行邻指指背侧岛状皮瓣覆盖创面;2例截指。术后随访0.5~7年,TAM评分:优4例,良2例,中2例。结论高压注射伤的治疗应根据损伤的具体严重程度给予不同方法的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