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多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及大动脉炎引起[1],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仍被认为是诊断与评价周围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因碘对比剂存在肾功能损害、射线损伤、高费用及创伤性等缺点,其应用逐步被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代替[3]。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克服了传统 MRA 的不足,其以无辐射、准确、安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4]。3D CE-MRA 是利用极短的 TR 和 TE 的快速梯度扫描序列,向血管内注入顺磁性对比剂,使血液的 T1弛豫时间明显变短而呈现高信号,达到血管成像的目的。3.0T 磁共振临床多应用于神经血管成像,凭借更高的信噪比,短的扫描时间,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5],钆对比剂量多为0.1~0.2 mmol/kg。但研究发现高剂量钆对比剂可能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有一定关系,且90%钆对比剂引起 NSF 患者剂量多>0.1 mmol/kg[6],因此,降低钆对比剂用量可降低其潜在的不良反应。3.0T MR 较1.5T MR 具有更高的信噪比与时间分辨率,提高图像质量,使降低对比剂量成为可能。本研究探讨低剂量钆对比剂3.0T MR 3D CE-MRA 对 RAS 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3mm)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利用平板DSA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再行3DRA检查,并利用其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分析其二维(2D)与3DRA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差异,并分析3DRA对微小动脉瘤的最佳显示角度,制订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结果平板DSA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检出颅内动脉瘤69例,微小动脉瘤1例;利用其3DRA检出动脉瘤82例,微小动脉瘤14例。13例3DRA显示而2D未显示的颅内动脉瘤均为微小动脉瘤,两者在动脉瘤检出率方面(93.18%对7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0,P<0.05)。14例微小动脉瘤中,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3DRA显著提高了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是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和栓塞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张守民  李景英  高国政  戚春厚 《吉林医学》2011,32(22):4529-4532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MRI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5例Rathke囊肿,均行MRI检查。结果:15例Rathke囊肿均显示鞍内或向鞍上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直径1~2 cm者9例。T1WI高信号7例,其中FS-T1WI高信号3例,T2WI高信号4例,等或低信号3例;T1WI低信号8例,T2WI均呈高信号;DWI弥散不受限4例;3例出现边缘强化。囊内容物为黄色、棕色水样或脑脊液、胶冻状粘液或含有胆固醇结晶。囊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或纤毛柱状上皮,有的混有假复层鳞状上皮或慢性炎性细胞,部分含有邻近受压的垂体组织。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囊肿的MRI与病理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示听面神经与邻居血管关系的最佳MR扫描方法。方法对20志愿者及20例面肌痉挛患者,使用Semens Verio3.0T超导型磁共振仪,分别用高分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TSE-T2WI)和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3D-TOF-MRA)两种序列以相同的位置、层厚、间隔、层数对脑池段听面神经进行扫描,应用综合赋分法分析两者对听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显示价值。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3D-TSE-T2WI与3D-TOF-MRA序列,在显示神经与邻近血管畔关系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在显示邻近血管来源方面,后者优于前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3D-TSE-T2WI能清晰显示听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精确比邻关系,而3D-TOF-MRA序列能清晰显示邻近血管的来源,两者结合是显示听面神经与邻居血管关系的最佳MR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5.
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cm~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行TACE时灌注中药艾迪注射液50ml,术后第10天均口服复方斑蝥胶囊及鸦胆子油口服液;对照组62例,仅行TACE术。对2组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37%、81.4%、61.52%、39.53%与85.74%、73.02%、58.73%、33.33%;研究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有一定的生存优势,生存期内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脏恶性肿瘤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不良反应,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新发肝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糖尿病合并新发肝癌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二甲双胍组与非二甲双胍组,每组含患者32例,对比两组生存率及预后,分析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新发肝癌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8.
C臂CT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臂CT技术的临床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用于神经系统介入治疗、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内支架植入术、非血管介入治疗等。它的应用大大优化了介入治疗工作流程,缩短了介入手术时间,并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就C臂CT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动脉硬化致膝下缺血腔内介入治疗的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97例,其中单纯膝下动脉(胫前、胫后动脉)狭窄、闭塞11例,膝上动脉(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狭窄、闭塞伴有膝下动脉狭窄、闭塞24例.结果 35例患者,成功治疗31例,膝下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4例治疗未成功,1例高位截肢,3例足趾截肢.随访3~12个月,股浅动脉再次闭塞2例,胫前或胫后动脉闭塞7例,3例趾尖部干性坏死.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改善膝下缺血症状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缺血肢体的救肢率,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与CT扫描资料。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病理学基础有助于理解CT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