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体验,为制定过渡期干预方案,建立家属协同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借助Nvivo 10 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本次研究的5个主题,即:患者缺乏康复运动知识、缺乏家庭支持、运动带来气促和疲劳等不适体验、运动受居住条件和疾病情况的影响、运动意愿受心理状态和既往锻炼习惯的影响。结论 医院-家庭过渡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缺乏康复运动指导,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医院到家庭过渡期的管理和运动干预,有针对性的提供康复运动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发生情况及衰弱状态与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其衰弱情况,便携式步态分析仪采集双重任务行走状态下的步态参数。结果 18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衰弱、衰弱前期、衰弱分别为30.69%、51.32%、17.99%;与非衰弱患者比较,衰弱前期及衰弱患者步速减慢、步频及步长减少、跨步时间延长(均P0.05);步速、步频及步长与衰弱程度呈负相关,跨步时间与衰弱程度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患者的步态性能恶化较衰弱前期及无衰弱者更加明显,应关注衰弱患者的步态参数,避免出现跌倒等更严重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戈倩  于卫华 《护理学报》2018,25(14):33-36
目的 综述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老年失智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发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的领域及其局限性,以期更好地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失智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失智、老年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总结成文.结果 国内外针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老年失智患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认知评定、疾病早期发现、防走失、导航就医和急诊救治、日常生活辅助等方面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优势,充分且合理开发和利用其功能,从应用性强、具有独立操作系统、价格实惠等角度,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研究健康快速发展,为失智患者的管理、治疗、护理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4.
综述国内外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如物理因子治疗、佩戴肩部护具、良肢位摆放、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非甾体消炎药、皮质激素等)的应用情况,提出国外学者近年来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不同的疼痛调节、适应和疼痛管理方法。建议开展脑卒中后偏瘫肩的疼痛管理等相关研究,为制定适合我国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及其与不同衰弱状况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社区老年人191例,根据简易衰弱量表(FRAIL)评分将老年人分为衰弱组(16例)、衰弱前期组(111例)和非衰弱组(64例),采用用一般问卷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便携式步态分析仪收集老年人基本资料和直线17 m双重任务行走时的步态参数,比较不同衰弱状态的老年人双重任务行走时的步态差异。结果不同衰弱状态的老年人双重任务行走时的步速、步频、步长、跨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衰弱前期组步速、步长显著低于非衰弱组(均P 0. 05),衰弱组步速、步频、步长、跨步时间显著低于非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均P 0. 05)。结论双重任务的行走测试检测出社区老年人的步态性能出现紊乱,衰弱可加重步态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衰弱状态组的步态特征,为衰弱诊断提供参考步态参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文献选择人群为明确区分为衰弱、衰弱前期、非衰弱个体;结果测量为生物力学分析获得的定量步态变量。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跨步时间、步长、步速、步频在不同衰弱状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任务和双重任务下跨步时间在不同衰弱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步速在衰弱和非衰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步长仅在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数据表明,步速之外的步态参数有助于识别不同类别的衰弱。快速步行或添加认知干扰物等要求较高的任务可能会提高衰弱风险预测和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议辅助使用步态分析对衰弱进行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7.
背景 偏瘫肩痛作为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被脑卒中偏瘫的症状所掩盖而忽视。国内外多数研究报道针对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调节与适应,但鲜见提及疼痛时患者的功能性活动状态。目的 探讨活动性疼痛评估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76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于每日7:00和16:0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静止时偏瘫侧肩关节疼痛,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疼痛指导和康复锻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VAS评估时进行Bobath握手,采用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对活动的限制等级进行评定,并进行疼痛指导和康复锻炼。分别于入组时(干预前)、出院时(干预后),采用VAS、简明疼痛程度量表(BPI)和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与他人关系、生活兴趣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被动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被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动性疼痛评估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