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控MicroRNA-21,研究其对胃癌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及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将MGC-803人胃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不相关siRNA(小干扰RNA)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21质粒的mir21组,转染miRNA-21抑制物的mir21 Inhibitor组,转染PDCD4siRNA的PDCD4siRNA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PDCD4基因及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r21组PDCD4表达明显下降,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 Inhibitor组PDCD4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转染miRNA-21抑制剂和PDCD4siRNA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croRNA-21可靶向调控胃癌细胞PDCD4,抑制microRNA-21的表达后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 n-3PUFAs)对大鼠结直肠癌的影响及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以N-甲基-N-亚硝基脲( MNU)经灌肠方式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同时,于建立模型1周前,对照组喂养含葵花籽油饲料(n-6PUFAs),实验组喂养含鱼油饲料(n-3PUFAs),直至16周。处死大鼠并解剖,寻找原发肿瘤并观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可疑组织进行HE染色,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采用气象色谱方法测定无病变结肠组织n-3PUFAs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脂质代谢关键调控基因:脂肪酸合成酶( FAS)、环氧合酶2( COX-2)、5-脂氧合酶(5-LOX)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 PPARβ及PPARγ)的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的肿瘤发生率低于对验组的肿瘤发生率( P<0.05)。实验组无病变结肠组织n-3 PUFAs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FAS、COX-2、5-LOX和PPARβ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实验组PPARγ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n-3PUFA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表达,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男,57岁,以突然上腹部剧痛4 h于2007年11月6日入院,疼痛呈阵发性,无放射性疼痛,恶心、呕吐,为淡黄色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稍缓解,腹泻2次,黄色水样便,无血便,肛门少量排气,小便正常,轻微咳嗽,少痰.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10余年.人院查体:T 37.4℃,P90次/min,R 25次/min,Bp 125/80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全身皮肤、浅表淋巴结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符氨酰胺强化的PN对左半结肠梗阻一期肠切除术后的作用。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左半结肠梗阻行一期肠切除术的患者37例,随机分成研究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肠外营养,研究组加用谷氨酰胺注射液,持续7d,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和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第7d白细胞计数、IL-6、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6.4±1.1)×10^9/LVS(8.9±3.3)×10^9/L,(16.6±7.1)ng/LVS(28.6±10.3)ng/L,(4.64-1.8)分VS(7.3±2.5)分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72.0±5.2)hVS(82.5±7.2)h],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的肺部感染率小于对照组(2/18VS8/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吻合口瘘发生率(4/18VS6/19,2/18VS3/1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时间较晚、全身炎症反应较轻,均保守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经造瘘治愈。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PN能明显减轻左半结肠梗阻一期肠切除术的炎症反应,控制感染,保护和修复肠道粘膜,促进肠功能恢复,从而达到加速康复外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转运蛋白a2(KPNA2)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病理学确诊的123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KPNA2和Snail的表达, 采用χ2检验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PNA2表达率为69.11%(85/12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KPNA2表达率22.76%(28/1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1, P<0.01)。KPNA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198、6.096、6.691, P<0.05), KPNA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χ2=0.152、0.033、0.028、0.003, 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nail表达率为64.23%(79/12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Snail表达率17.89%(22/1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75, 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开塞露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阑尾、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癌的患者94例,均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术后12 h加用开塞露。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塞露能够加快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安全可靠并不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能够为术后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慢性肾炎是由免疫炎症损伤导致的,调节免疫在治疗肾脏病中也十分常用,对延缓肾脏病的持续进展有重要作用.中医药从脾肾论治肾脏病多取得疗效显著.脾肾是营卫的物质基础,营卫是脾肾的功能体现,营卫与脾肾密切相关.而营卫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多与免疫相关.因此从脾肾入手可以调节营卫功能,同样调和营卫亦可改善脾肾功能,延缓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8.
VEGF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对 6 2例大肠癌进行了检测。结果 :6 2例大肠癌免疫组化 2 9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 4 6 8% ;RT PCR组 2 6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 4 2 0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下层时 ,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当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和浆膜外时 ,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 (P <0 0 1 )。淋巴转移组的VEGF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组(P <0 0 1 )。两种实验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与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①在手术治疗前2h采集血液标本测定48例单纯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组)和36例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对照50例健康成年(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②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与48例(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经手术证实的21例肠坏死者与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单纯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升高(P〉0.05)。绞窄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性肠梗阻组明显升高(P〈0.001)。②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无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分别为P〈0.05, P〈0.001, P〈0.001)。③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无肠坏死者(分别为P〈0.005, P〈0.001, P〈0.05)。④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血清学指标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11, r=0.8546, r=0.6497;均P〈0.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值不仅可以对肠绞窄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还可以用来判断肠绞窄损伤的程度,而三者的综合测定则对绞窄性肠梗阻早  相似文献   
10.
徐飞鹏  林琳  黄哲  黄先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26-2126,2128
目的 探讨切口保护套在腹部急症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腹部急症手术保护套,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8例腹部急症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对切口进行保护,选择之前术中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使用切口保护套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部急症手术中应用切口保护套可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