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毒烧伤膏是根据紫草膏、生肌玉红膏方剂加减而制成的一种纯中药外用软膏剂,主要由生地、大黄、黄柏、地榆、丹皮等中药组成,具有凉血、解毒、活血止痛、祛腐生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为探讨解毒烧伤膏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而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α1(I)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进行。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转染体外培养的第2~6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记录荧光素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用流式细胞术作荧光细胞计数和观察细胞凋亡,通过不同细胞接种数量、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和脂质体量转染条件的比较,逐步获得各转染过程中的最佳条件。结果:①在6孔板上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所用各转染条件未引起细胞凋亡。②其最佳转染条件为:接种细胞数量32.25×104/皿,反义核酸浓度150nmol/L,脂质体量3μL/孔;转染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荧光素聚集。结论:获得α1(I)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可为下一步试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8岁,因被公交车撞倒,左下肢卷入车底而致左臀、会阴、左下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及大面积胫骨外露。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行截肢术,在抗休克的同时于附近医院急诊行清创探查,左胫后动脉修补、左踝关节施氏针内固定、撕脱皮瓣原位缝合术。手术次日转诊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入时患者仍有休克表现,左臀部、左小腿前后侧及左大腿后侧原位缝合的皮瓣颜色紫黑(图1),有较多皮下积血,左小腿后侧约1%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皮肤缺损,肌肉外露(图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的调控作用.方法 增生性瘢痕组织取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行瘢痕整复术的患者,组织块法培养HSFbs.通过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迁移和胶原网收缩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200 ng/mL) HMGB1对HSFbs的影响.结果 1.56、3.13、6.25、12.50、25.00 ng/mL HMGB1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HSFbs的增殖,HMGB1对HSFbs Toll样受体4(TLR4)、α-滑肌肌动蛋白(α-SMA)、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MMⅡ)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α (MMP1-α)无,HMGB1对HSFbs迁移及收缩有促进作用但可被TLR4阻断剂抑制.结论 HMGB1可能通过TLR4调控HSFbs而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抑制瘢痕血管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EGFR 2 /KDR)为靶点,观察其抗体对烧伤增生性瘢痕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人烧伤增生性瘢痕移植于裸鼠建立动物模型。治疗组KDR多抗分为10mg/L和5mg/L两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空白对照组作对照,每周2次,治疗1、2、3周分别观察瘢痕体积、组织形态学、微血管定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3周后的瘢痕体积(mm3 )、血管密度(个/mm2 )、Ⅰ、Ⅲ型胶原含量(阳性面积) ,KDR两治疗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形态学显示瘢痕组织内有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和血管闭塞,成纤维细胞凋亡,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KDR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的形成治疗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荷负电气溶胶治疗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2=20).治疗组应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每次1.5 h,每天2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不作荷负电气溶胶治疗.伤后第1~11天分别取创面标本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IL-8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7.00±1.15)d,对照组为(9.00±1.34)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组IL-8均在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主要位于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第3天表达明显增多达高峰,并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表达,治疗组的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11天表达水平迅速下降.两组IL-10伤后第1天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有表达;第3天开始有角质细胞表达并达高峰,第5~11天表达水平缓慢下降,但治疗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能有效抑制创面IL-8的表达及促进IL-10的表达,缩短炎症进程,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aerosol bioelectricity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IL) -8 and IL-10 in wound healing of burned rats. Methods The deep Ⅱ degree scalding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Sprague Dawley (SD) rats.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1 =20) and control group (n2 =20). The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erosol bioelectricity.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first to eleventh day post-scald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age analysis method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IL-8 and IL-10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wound healing tim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 00 ± 1. 15 days,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9. 00 ± 1. 34 days. IL-8 and IL-10 were observed mainly in polylmorphonuclear and mononuclear cell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n the 1 st day. On the third day, fibroblasts abounded, IL-8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evidently and reached a peak. The peak value (6. 73 ± 1. 36)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2. 85 ± 0. 72, P < 0. 01). From the 5th to 11th day, IL-8 expression was declined rapidly. IL-10 was expressed in keratode cells and had the peak value in experimental group (1. 24 ±0. 15) and control group (5. 69 ± 1. 32) on the 3rd day. IL-10 expression was declined gradually from the 5th to 11th day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L-10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from the 3rd day to 11th days post-scalding (P<0. 01). On the 3rd day, both IL-8 and IL-10 i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expressed abundantly , and there was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 = - 0. 862, P < 0. 01). Conclusion Aerosol bioelectricity can indicate active cells proliferation through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L-8 and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L-10, accelerating burned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 复制 96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 ,将其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与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观察 3个月。通过愈合时间、瘢痕体积、组织学改变及原位杂交 ,检测整合素 β1mRNA表达反映bFGF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结果  (1)bFGF组与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 (18.4± 1.6 )和 (2 1.3± 1.4 )d。 (2 )观察 3个月 ,bFGF组瘢痕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3)与对照组比较 ,bFGF组在愈合期炎症反应、血管形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更明显。但在愈合后的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细排列较规则。(4)bFGF组整合素 β1mRNA表达在愈合期均高于对照组。随后各组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减弱 ,bF GF组减弱更快。 结论 bFGF具有既促进愈合又改善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对有关机制做进一步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作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在SD大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损伤模型.9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8只,第1组为自体微粒皮组;第2组为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移植组;第3、4、5组为混合移植组.混合移植组中自异体微粒皮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1、1∶0.5、1∶0.25.术后第2、3、4周分别测量每组创面的愈合率,采集创面标本,做HE染色,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混合移植组与自体微粒皮移植组比较,混合移植组创面愈合率及FN、LN均高于自体微粒皮组,其中1∶0.25混合移植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混合移植创面愈合率高于自体微粒皮移植,且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的面积比例按1∶0.25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创面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烧冲复合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 ,以求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38例复合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烧冲复合伤的特点是 :休克期过渡平稳病人液体复苏量为 2 .0~ 2 .5ml(TBSA %·kg) ,尿量为 80~ 10 0ml/h ;创面肿胀较严重 ,回收期较长 ,易出血和感染 ;多脏器功能不全 (MOD)以肺、肾、心血管和胃肠道为主 ,14例出现 3个或以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13例死亡。结论 :烧冲复合伤是以烧伤病理变化为主的复合伤 ,病情较单纯烧伤重 ,易损伤肺等含空腔的脏器 ,创面肿胀消退慢 ,常并发MOD ;休克期补液要及时、有效 ,创面外用SD -Ag制剂暴露或Betadine半暴露 ,持续热风治疗防治创面感染 ;深Ⅱ°或Ⅲ°创面在伤后 7d左右应行切 (削 )痂手术 ,以大张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严密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单纯胰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观察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的变化,为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选择合适的消化方法.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门诊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患者均知情同意,年龄14~22岁.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分为胰酶组、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10份/组.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撕除表皮角质层,以弯镊轻刮皮肤上皮面,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中性蛋白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轻撕下皮肤表皮层,将其剪成1 mm×1 mm大小的碎块,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消化5 min,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别取两组细胞悬液300 μL,加入碘化丙啶标记死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死亡细胞百分率,计算细胞活力.以荧光标记的α6整合素和CD71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剩余细胞以表皮细胞培养液重悬,移入预先铺有100 mg/LⅣ型胶原的培养瓶中,接种密度为5×104/cm2,3 d换液1次,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纳入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每份标本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活力的比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胰酶组[(86±1.81)%,(82±1.48)%,P<0.01].②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抗原的表达胰酶组α6briCD71dim细胞占(8.00±1.69)%,α6briCD71bri细胞占(36.00±18.03)%,α6dim细胞占(40.00±10.08)%;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3种细胞所占比例依次为(30.00±8.59),(8.00±1.63),(38.00±8.72)%,两组各抗原的表达基本相似(P>0.05).③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胰酶组细胞贴壁及伸展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稍迟0.5~1.0 h,此后培养过程中生长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一般7 d左右接近融合,传代.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可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30 min内基本贴壁,并有少量细胞伸展,60 min后大部分细胞伸出短小伪足,胞质展开,折光率减低.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未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结论从对表面抗原表达影响的角度来看,单纯胰酶消化与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后α6briCD71 dim,α6briCD71bri,α6dim这3种表皮细胞的检出率基本相似,两种消化方法可根据习惯选用.但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对细胞活力影响小,消化时机容易掌握,对细胞损伤相对小,适用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