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病的关系,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CHD患儿331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生活在同一环境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3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危险因素的探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期感冒(OR=32.660,95%CI:2.843~376.319)、孕期使用抗生素(OR=14.645,95%CI:1.152~55.074)、母亲孕期被动吸烟(OR=5.288,95%CI:1.076~25.995)、父亲饮酒(OR=9.903,95%CI:2.860~34.293)、患者胎次(OR=3.834,95%CI:1.923~7.644)为CHD的高危因素,可增加胎儿患CHD的风险,母亲孕期接受健康宣教为保护因素(OR=0.002,95%CI:0.000~0.028)。结论高原地区CHD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积极开展健康宣教,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高,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常见.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我们为7例成人巨大型PDA患者实施了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封堵术,现总结临床经验如下. 资料和方法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 ~ 42岁,平均(26.4±2.0)岁;体质量47~56 kg,平均(53.0±2.1)kg.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项目检查确诊为巨大型PDA,直径19 ~26 mm,平均(23.4±2.0) mm.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6例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中度2例,重度5例;肺动脉与主动脉血流量比率(QP/QS)<1.3者5例,>1.5者2例;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0% ~93%者5例,94% ~96%者2例;心胸比率(C/T) >0.6者5例;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紫绀、杵状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及红细胞> 18 g/L)者2例.64排CTA示PDA直径22 ~ 28 mm,平均25.3 m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血气分析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2 015例3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施行了介入治疗,男1 357例,女658例,年龄2岁-74岁,平均(23±6)岁,其中动脉导管(PDA)封堵组1 232例,房缺(ASD)封堵组741例,室缺(VSD)封堵组42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术前低氧血症3例,呼吸性碱中毒69例,呼吸性酸中毒1例。结论:西宁地区血气分析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藏族与汉族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功能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方法:将72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PDA-SPH患者分为藏族组(34例)和汉族组(3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测定mPAP、平均主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容积,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后,两组mPAP、左室容积、LVEF均较术前下降,且藏族组mPAP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MAP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原地区PDA多合并SPH,积极行封堵治疗纠正畸形可有效缓解PAH,改善心脏功能,藏族即刻疗效优于汉族患者,可能与世居藏族的遗传优势及高原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室间隔缺损(VS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变化以及西地那非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008年1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伴中、重度PAH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贝那普利组及无药物干预组各20例,术后在常规强心、利尿、抗凝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西地那非、贝那普利或无其他药物口服.分析介入封堵术后24 h及3个月时血浆BNP浓度及mPAP的变化.结果 三组术后24 h mPAP均较术前降低,BNP较术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无药物干预组相比,术后3个月西地那非组及贝那普利组mPAP及BNP均降低,且西地那非组疗效优于贝那普利组(P均<0.05).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VSD合并中、重度PAH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血浆BNP,西地那非治疗封堵术后PAH疗效优于贝那普利,且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高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SPH)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12例巨大PDA(直径≥15 mm)伴S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8 ~39(26.8±5.3)岁.12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隔绝未闭的动脉导管.术前、术后即刻及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片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平均肺动脉压、心胸比例,并测量6 min步行距离,随访时间3~16(9.8±4.7)个月.结果12例中有1例支架脱落至远端,开腹取出后二次植入成功,其余11例均一次植入成功.术后行降主动脉造影提示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9例患者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3例残余分流均消失.2例术后发生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好转.3个月时所有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回缩[(66.6±3.5)mmvs(55.4 ±4.0)mm,P<0.05],心胸比例显著缩小[(0.64 ±0.03)vs(0.55±0.22),P<0.05],肺动脉段回落,平均肺动脉压降低[(60.3±6.2) mmHg vs(34.3±3.4) mmHg,P<0.05],无残余分流及导管再通,6 min步行距离延长[(324.4±44.2)m vs(384.1±52.0)m,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89.3±1.6)%vs(92.9±0.9)%,P<0.05],随访结束,无1例死亡.结论 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高原地区直径≥15 mm巨大PDA合并SPH近期疗效理想,可能成为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37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为90.1%,TTE测量ASD平均大小(24.7±6.1)mm,封堵器平均大小(28.2±8.6)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38.5±15.4)mmHg vs(57.2±14.8)mmHg,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0.8%,无死亡病例。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合并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合并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COH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左向右分流型COHD患儿分为三组: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NO和ET-1含量,计算NO/ET—1比值。结果CHD组血浆ET-1水平(46.18±2.541pg/ml)高于对照组(25.75±3.87pg/ml),P〈0.005;血清NO浓度(23.82±6.46μg/ml)低于对照组(37.27±2.47μg/ml),P〈0.001;NO/ET—1的比值(0.68±0.3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80),P〈0.001。CH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NO浓度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01),肺动脉压力的程度和NO/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813,P〈0.001)。结论COHD患者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和NO浓度的降低及NO/ET-1比值降低,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