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HES130/0.4(万汶)预扩容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颅脑外伤需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130/0.4(万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20 min给予500 mL的万汶和1000 mL平衡液,在输液前(T0)及输液后10 min(T1)、20 min(T2)和颅骨板切开后1 min(T3)、10 min(T4)抽取非输液侧的静脉血2 mL用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并观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计算血容量(BV)、液体潴留量(FR)及容量扩张效率(VEE);在术前(基础值),预扩容完成时及术毕三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样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凝血因子Ⅷ.结果 预扩容完成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颅骨板切开后1、1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万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预扩容后20 min,留在血管内的液体百分比对照组平均只有41.7%,而万汶组为91.2%,对照组留在血管内的液体(FR%)明显比万汶组少;术毕时万汶组患者APTT、PT值及FIB和D-D均较基础值延长,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汶组术毕后血小板值和Ⅷ因子活性也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P<0.05);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输注平衡液比较,急诊颅脑外伤患者麻醉前应用500 mL万汶预扩容可维持麻醉诱导及颅骨板切除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其对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展,老年病人施行胸外科手术逐渐增加,老年病人在胸科手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无创正乐通气(NPPV)是内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后常用的治疗手段,现已被用于外科病人术后的呼吸支持。本文主要报道短期无创正爪通气对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呼吸支持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IL-8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拟行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1例采用芬太尼复合麻醉,研究组81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2组间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血清IL-8、IL-10、IL-6、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IL-8、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寒战、躁动、呛咳、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血清IL-8等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镇痛效果好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普通吸痰管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1年7月31日行气管插管维持机械通气手术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床边吸痰和普通吸痰管吸痰,入院前感染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肺部哕音、X线胸片、痰细菌培养、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等,判定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5.88%和19.2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气管插管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并对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率,疗效优于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减少全身麻醉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为提高临床麻醉质量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7例妇科手术患者,制定统一调查表格,分析麻醉方式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病原菌特点.结果 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共52例,感染率为2.29%;气管内插管全麻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2.76%,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0.61%和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2h和<2 h的感染率分别为4.08%和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分级I、Ⅱ和Ⅲ级的感染率分别为1.82%、3.11%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43株占82.69%,革兰阳性菌9株占17.31%;分布最多的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8.85%和23.08%.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的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并且与手术时间和ASA分级也有一定关系,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正>急诊颅脑外伤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病情重而急,麻醉过程中保持循环稳定是保证脑灌注、防止脑组织进一步缺血缺氧的基本条件。胶体液的输入可补充血容量,保持循环稳定,改善微循环,同时升高了血浆的胶体渗透压,直接降低了颅压,减轻由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液体预扩容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颅脑外伤患者需要手术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即复方乳酸钠(LR)组和6%羟乙基淀粉(HES)组.术前分别输注复方乳酸钠20 mL/kg,6%羟乙基淀粉10 mL/kg.检测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记录液体出入量及各组20%甘露醇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测定麻醉前及术毕时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另外,抽取3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HES组比较,LR组术毕时TNF-α、IL-6水平明显增高.LR组术毕时血乳酸值高于HES组.HES组术中20%甘露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少于LR组.结论 术前应用6%羟乙基淀粉可降低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IL-6的表达,对颅脑外伤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细胞因子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3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6)和复合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复合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手术前后炎症因子、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变化,记录2组患者呼唤睁眼恢复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复合组患者在T1、T2、T3时SBP、DBP、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间段;复合组患者术后2 h时TNF-α、IL-6、IL-8、AD、NE及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合组患者呼唤睁眼恢复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应激反应,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铂金丝弹簧圈(GDC)的问世以来.血管内栓塞治疗由于疗效可靠.微侵袭.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本院自1998年至2005年5月.对19例对颅内动脉瘤进行了铂金丝弹簧圈栓塞。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七氟醚全身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在输尿管下激光碎石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输尿管下激光碎石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自主通气组(S组,n=30)和机械通气组(M组,n=30)。S组应用七氟醚诱导,待下颌松弛后插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并维持至术毕;M组应用七氟醚及维库溴铵全麻诱导后插入喉罩并予以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即刻(T1)、喉罩置入后3min(T2)、喉罩置入后30min(T3)、喉罩拔除即刻(T4)、喉罩拔除后20min(T5)的血流动力学及经皮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同时记录吸气末七氟烷浓度(CINSEV)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S组和M组各有2例和3例患者因中转进腹退出研究。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插管条件,但S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长于M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3,P<0.05),且喉罩置入前所需的的CENSEV明显高于M组,S组间清醒时间短于M组,诱导期及术中PetCO2高于M组,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61、2.78、4.34、3.10,P均<0.05),但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七氟醚全身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可提供充分的氧供,不引起危害性的二氧化碳潴留。但需要较高的吸气末七氟烷浓度获得满意的插管条件。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及呼吸功能均能维持接近生理状态,在肌松要求不高的手术全麻中可免用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