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莨菪碱对小鼠热应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先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有无预防热应激小鼠诸脏器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前,山莨菪碱组动物尾静脉注射山莨菪碱(4 mg/kg),热应激组和对照组动物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山莨菪碱组和热应激组动物置于38~40℃、50%~60%相对湿度的热环境中,对照组置于18~30℃室温环境中,测量直肠温度、诸脏器组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及血管壁通透性。结果热应激使小鼠直肠温度升高,并使其诸脏器组织TBARs含量及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而山莨菪碱使诸脏器组织TBARs含量及血管壁通透性降低。结论山莨菪碱对热应激小鼠诸脏器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小波  董梅珍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61-1262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枸橼酸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髋关节手术106例,随机两组A组和B组,各53例。A组予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枸橼酸芬太尼,B组予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2 min(T1)、5 min(T2)、2 min(T3)的无创血压(NIBP)和心率(HR)。比较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麻醉效果情况。结果 B组T1、T2、T3的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而A组MAP、HR变化不明显。A组的疼痛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比B组的时间短,术毕Bromag分级评分A组优于B组,A组尿潴留、寒颤明显少于B组(<0.05),疼痛维持时间B组明显长于A组(<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下用于高龄患者手术,具有循环稳定、感觉阻滞完善、运动阻滞弱及不良反应少而利于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而加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中、后的护理.结果:对静脉溶栓前病情评估、溶栓中药物输注速度、时间、病情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是对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评价和预后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或中度水肿(73.6%).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多数病灶为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徐小波  武子寅  张新庄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23,54(13):4233-4244
目的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及其银杏二萜内酯成分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T1,HUVEC-T1)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潜在作用通路。方法 采用CCK-8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银杏内酯K(ginkgolide K,GK)和DGMI对HUVEC-T1细胞的毒性,明确药物处理细胞浓度;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模型组(OGD/R 4 h/24 h)及给药组(造模+不同剂量DGMI、GA、GB、GK处理)的细胞样本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GEO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转录组数据为参考,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差异基因富集等分析方法完成对HUVEC-T1 OGD模型及不同浓度药物抗OGD损伤能力的评价,阐明DGMI及其功效成分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GSEA分析显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的疾病富集通路与本实验细胞模型测序结果获得的富集通路相似度为55.6%;DGMI、GA、GB、GK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富集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FcεRI、NOD样受体、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差异基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439个差异基因,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主要富集在应激反应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磷脂酶D、FcεRI、NOD样受体和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差异基因的GO分析主要富集在造血和代谢过程,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血小板活化、磷脂酶D等信号通路。结论 HUVEC-T1 OGD模型模拟了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特征;DGMI、GA、GB、GK均具有抗OGD损伤作用,发挥抗OGD损伤作用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抗炎、抗凋亡、调控血小板活化等生物学过程,可能通过下调FcεRI、NOD样受体、MAPK和VEGF信号通路,干预血小板活化、磷脂酶D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并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R2、R4和R6组,每组23例.于基础值、气腹即刻、内脏游离、冲洗腹腔和缝皮时记录患者的BIS、中心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指标.结果:各组随着警觉与镇静(OAA/S)评分的降低及时间的推移,BIS得分和MAP呈降低趋势(P<0.01),OAA/S评分为5分时,3组间BI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OAA/S评分时,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点和HR较为稳定,均在正常范围内,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对于麻醉深度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且准确性高,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室留置胃管的患者69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0例,其中,单号日期入院者为观察组,双号日期入院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的固定效果、胃管固定材料更换周期、皮肤过敏和鼻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胃管脱出率、移位率、皮肤过敏率及鼻黏膜损伤率分别为26.7%(8/30)、40.0%(12/30)、56.7%(17/30)、76.7%(23/30);观察组分别为0(0/39)、5.1%(2/39)、2.6%(1/39)、2.6%(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管更换周期为(18.67±5.36)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0.72±0.20)d;观察组胃管更换周期为(29.37±0.82)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4.10±1.01)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管更换的平均天数由19 d延长到29 d、胃管固定敷料更换的平均天数由0.7 d延长到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胃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比传统胃管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其减少了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且能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氯胺酮复合氟烷与单独应用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短小手术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组(F组)和氯胺酮麻醉组(R组),每组各51例,记录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组患儿HR、MAP在诱导后(T2)、手术开始(T3)和术毕(T4)与人手术室安静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儿HR、MAP在T2、T3和T4时与T1比较,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5.08±4.97)min,较R组的(34.87±7.21) 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短小手术应用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较单纯应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复苏更迅速,从药理经济学考虑,在缺乏更好的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特征,以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单发11例,多发4例;共19个病灶,其中幕上15个,幕下4个;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占73.6%;T1WI呈相等或稍低信号,T2WJ示大部分病灶为相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相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痛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 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对PCNSL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