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纤维连接蛋白调理的人表皮角质细胞粘附、迁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对人表皮角质细胞(EK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有无粘附、迁移作用.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FN,对新鲜EKC及体外培养7~10d的EKC进行粘附、迁移功能测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α5β1受体在细胞培养前后的表达.结果(1)新鲜EKC在FN调理下的粘附、迁移值明显低于体外培养7~10d的EKC,粘附值分别为(0.9±0.5)%、(37.26±8.34)%(P<0.01),迁移指数分别为17.5±2.5、48.7±3.2(P<0.01).(2)培养1d的EKC及组织块体外培养后增生的表皮细胞,α5β1受体的表达染色阳性;培养7d的EKC及组织块增生表皮外周边缘染色呈强阳性;新鲜EKC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结论(1)新鲜EKC与培养7~10d的EKC生物学功能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EKC生物学功能活跃的阶段(培养7d)和部位(组织块边缘增生的表皮细胞)α5β1受体表达最强.(3)体外培养能有效地诱导和激活EKC的粘附、迁移功能,使生物学功能相对静止的EKC变成了功能活跃的EKC细胞.  相似文献   
2.
兔烧伤后应用冬眠药物对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我们观察了兔烧伤后在液体复苏同时应用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反应的冬眠药物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新西兰兔共50只雌雄不拘,体重2.5~3kg。随机分为冬眠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只动物。兔背部脱毛在乙醚吸入麻醉下以85℃热水烫20秒造成15%体表面积的Ⅲ度烫伤(经切片证实)。两组动物均于伤后立即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按3ml·kg~(-1)·BSA%给予复苏,伤后第2天补液量减半,第3天不输液。冬眠组在给予液体复苏后立即给予冬眠药物(度冷丁100mg、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围产期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嘉兴市秀洲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2例ICP产妇为观察组,172名正常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的发生率(18.60%和9.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和2.33%)(P0.05);两组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的发生率(91.86%、41.86%和13.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1%、11.62%和4.65%)(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母婴危害大,需采取积极、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八种头孢菌素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呋新、头孢噻肟、头孢哌酮、Ceftazidime和头孢三嗪等八种头孢菌素对从烧伤创面分离的绿脓杆菌、枸橼酸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产气杆菌、摩根氏变形杆菌、金葡菌等共146株菌株的MIC和MBC。结果显示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和头孢孟多对耐药性金葡菌呈高度抗菌活性。而头孢呋新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耐药性金葡菌抗菌活性则显著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孟多。第三代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差异较大,其中 Ceftazidime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最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头孢噻肟除对产气杆菌的敏感性低于Cef-tazidime外为最佳; Ceftazidime对绿脓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产气杆菌和摩根氏变形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但对其他肠杆菌科的细菌则不及头孢噻肟。  相似文献   
5.
大鼠烫伤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烫伤后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机体T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制成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用药组:从伤后第1天开始,腹部皮下注射rhGH 6U/kg,连续10d;未用药组:烫伤后不予用药;对照组:不予烫伤。各组大鼠于伤后3、6、10d留取血液及脾脏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浓度和CD4^ 、CD8^ 细胞数。结果 未用药组大鼠伤后3d,TNFα、IL—2、IL—6浓度和CD4^ 、CD8^ 细胞数均显增高,伤后6d均明显下降。用药组伤后3d CD4^ 、CD8^ 细胞显增加,IL—2、IL—6和TNFα水平显下降;伤后6d,用药组IL—2、IL—6水平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用药组。伤后10d,用药组IL—2、IL—6和TNFα水平仍呈逐渐上升趋势,未用药组IL—2、IL—6水平显下降,TNFα水平有所上升。结论 在烫伤后不同应激状态下应用rhGH,对T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可能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烧伤中心广泛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背景下细菌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25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全部耐药的菌株占31%,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使52%耐药菌株恢复敏感性,伊米配能和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无硝不动杆菌、肠杆菌科耐药率分别为23.8%和51.2%,28.6%和21.4%,9.9%和20.4%。MRSA对伊米配能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6.9%和73%,未发现去甲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7%。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机理除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外,部分菌株可能产生染色体介导的Ⅰ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用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加大肾上腺素用量可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我们对34例突发心跳骤停患儿复苏期间肾上腺素用量进行了观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mo~14a,其中2mo~1a13例,2a~6a15例,7a~14a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有急性喉梗阻6例,急性中毒11例,意外窒息5例,神经根炎严重缺氧5例,其他7例,均在骤停3min内进行复苏(平均1.83min)。二、复苏方法与用药均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和胸外按压,23例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注肾上腺素,按剂量分3组,1组(0.01~0.02)mg/(kg·次),2…  相似文献   
8.
兔烧伤后应用冬眠药物对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许伟石,袁克俭,杨惠忠,章雄,吴晓武,徐丽菊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我们观察了兔烧伤后在液体复苏同时应用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反应的冬眠药物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新西兰兔共50只雌雄不拘...  相似文献   
9.
自六十年代以来,临床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不但有些菌种如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杆菌等对许多抗生素天然耐药,而且过去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的一些菌种近几年来耐药性也明显增加。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借助R因子传递给敏感菌株,造成耐药菌株在临床上广泛传播,给抗生素的选择带来困难。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随着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阐明,使这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改造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托普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已应用于临床,在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绿脓杆菌和庆大霉素耐药菌株感染方面增加了新的武器。为了观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这两种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我们以试管稀释法,测定丁胺卡那霉素,托普霉素和庆大霉素对从烧伤病人创面上分离到的9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较它们的抗菌活力,并观察它们之间的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以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氧哌嗪青霉素(PIPC)和羧苄青霉素(CBPC)对从84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到的11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MIC和PIPC对46株粪链球菌、34株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结果表明PIPC对粪链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最为突出,在3.12μg/ml时分别可抑制100%和83%的菌株。在6.25μg/ml时抑制全部菌株。其次为产气杆菌和绿脓杆菌,在12.5μg/ml时分别抑制70%和63%的菌株。在PIPC临界药敏浓度(12.5μg/ml)不敏感的绿脓杆菌菌株,全部被≤100μg/ml抑制,而CBPC在100μg/ml和200μg/ml时分别抑制76%和79%的菌株。对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和硝酸盐阴性杆菌,在12.5μg/ml时分别抑制45%、44%和40%的菌株。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氏菌,在12.5μg/ml时分别抑制32%和21%的菌株,抗菌作用较差。PIPC对7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均较CBPC为优。在9株对庆大霉素(GM)耐药的绿脓杆菌中,6株对PIPC的MIC在6.25~12.5μg/ml间。PIPC和丁胺卡那霉素(AMK)联合,对12株绿脓杆菌有66.6%的菌株呈协同,而PIPC和GM联合未见协问。对8株枸橼酸杆菌,PIPC和AMK或GM联合均未见协同。最后就PIPC和AMK对绿脓杆菌的协同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