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giopathy,TMA)主要特征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下降以及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肾脏受累时多引起急性肾衰竭。经典的包括溶血性尿毒症(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其他还有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象、妊娠相关肾病等。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6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周身浮肿半年",于2019年3月11日收入院。糖尿病病史20年,一直应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血糖餐前控制5.6~8.0mmol/L,餐后血糖8.1mmol/L~11.2mmol/L之间,未规律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化验检查。半年前出现周身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尿常规:蛋白质3+,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789g(24小时尿量1600mL),  相似文献   
3.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总结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单中心肾活检的患者病理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行肾活检的患者的病理资料.分析近5年在我院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分析与总结各型肾脏病理所占的比例及分布特点.结果:(1)在391例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及其他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995年9月至200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VV内蒙古籍患者123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胞质型(C-ANCA)阳性组和核周型(P-ANCA)阳性组,进行临床、实验室、病理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随访终点为死亡或终末期肾衰竭进入规律肾脏替代治疗,平均随访时间5年。结果 123例患者中男63例,女60例,男女比例1.05:1,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0.0±22.0)岁,50~82岁患者102例(占82.9%)。其中P-ANCA阳性109例,C-ANCA阳性14例。P-ANCA组肾脏、肺脏受累与C-ANCA组相似,消化道、关节、眼损害发生率低于C-ANCA组(P0.05);耳、皮肤、肌肉、神经系统损害2组无统计学差异。123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行肾活检,其中细胞性新月体肾炎30例(占48.4%),毛细血管袢坏死12例(占19.4%),细胞伴纤维性新月体形成15例(占24.2%),纤维性新月体伴局灶节段性硬化5例(占8.1%)。对AAV患者进行5年随访,对患者死亡或进入肾脏终末期代替治疗进行相关因素分析:C-ANCA组与P-ANCA组相比,患者死亡与进入终末期替代治疗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NCA类型、发热、肾衰竭、呼吸衰竭、咯血、脏器受累数目、多脏器衰竭、肺感染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为死亡的相关因素(偏回归分数分别为2.087,1.129,均P0.05)。对患者起病时实验室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血肌酐、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与终末终点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起病的血肌酐及红细胞沉降率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AV以中老年男性多见,PANCA阳性患者较C-ANCA阳性患者,发病率高,受累器官数目多且病程谱广。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患者起病的血肌酐及红细胞沉降率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蒙古两家医院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和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2012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的所有住院患者电子病历,AKI的诊断标准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结果 (1)将入组患者按年龄分为<75岁、≥75,<80岁、≥80,<85岁、≥85,<90岁和≥90岁共5个年龄段亚组,病死率分别为1.3%,2.4%、3.3%、4.9%、5.9%;(2)非AKI和AKI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 (11,23)d和17 (10,31)d,社区获得性急性肾损伤(community acquired acute kidney injury,CA-AKI)和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ospital acquired acute kidney injury,HA-AKI)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5,19) d和21(12,36) d;(3)非A...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 ,是危重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93例ARF进行分析,并对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与预后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5年~2005年确诊的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16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7岁~77岁,平均(59±10)岁;病程1~120周;10例行肾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PR3-ANCA、MPO-ANCA、Anti-GBM三种抗原,肾脏病理行光镜(HE、PAS、PASM、Masson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6例中肾脏受累14例(14/16)87.5%,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或无尿、肾脏体积增大、血肌酐升高,10例行肾活检病例中,新月体形成(8/10)80.0%、病理有坏死(2/10)20.0%;肾外表现中肺受累(5/16)31.3%、消化道受累(11/16)68.8%、发热(7/16)43.8%、乏力(9/16)56.3%、体重下降(5/16)31.3%、皮疹(1/16)6.3%、关节痛(2/16)12.5%、肌肉酸痛(4/16)25.0%、结膜炎(3/16)18.8%、听力下降(1/16)6.3%、咽痛(1/16)6.3%、外周神经炎(1/16)6.3%、贫血(13/16)81.3%、血沉增快(8/16)50.0%、C反应蛋白增高(10/16)62.5%、补体C3下降(2/16)12.5%、MPO-ANCA阳性(15/16)93.8%、PR3-ANCA阳性(1/16)6.3%、Anti-GBM阳性(1/16)6.3%.16例患者中9例采用甲基泼尼松龙0.5~1.0 g冲击治疗1~3个疗程,其中7例配合血液净化,1例GBM抗体阳性患者还采用了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泼尼松1 mg·kg-1·d-1联合环磷酰胺或骁悉治疗;2例采用中等剂量泼尼松(30~40 mg/d)联合硫唑嘌呤50 mg/d,1例症状较轻患者单用泼尼松15 mg/d,1例拒绝治疗出院.预后:完全缓解(5/16)31.3%,显著缓解(8/16)50.0%,部分缓解(1/16)6.3%,无效(2/16)12.5%、其中1例死亡(1/16)6.3%,总体有效率>80.0%,病死率6.3%.结论: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以小血管受累型系统性血管炎,肾脏、肺、消化道是常见的受累部位.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漏诊、误诊较多,近来资料表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明显提高了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生存率.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在我国并非罕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ARF患者146例, 并分析其中药物所致ARF的发生率、预后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物性ARF患者44例占同期ARF(146例)患者总数的30%.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 (45.7±17.9)岁,≥60岁占36.3%.肾前性ARF 2例(4.5%);肾后性1例(2.3%);肾性41 例(93.2%),其中肾小管坏死31例(70.4%),间质性病变9例(20.5%),肾小球血管病变 1例(2.3%).涉及药物:氨基糖甙抗生素为主要病因(43.1%),其次青霉素(11.4% ),NSAIDs为(9%),联合用药(6.8%).24例患者行透析治疗(54.5%),治愈率75% ,好转率13.6%,死亡率6.8%.结论:ARF病因已发生改变,药物因素占首位,中老年药物ARF发生率高于青壮年,合并内科基础病者发生率高,氨基糖甙类为主要致病因素,其次为青霉素类、NSAIDs药物.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与左心功能的关系及腹膜透析对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住院及门诊随访的CAPD患者3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收集入组者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入组者血浆Ghrelin水平。结果:(1)CAPD前组、后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血浆Ghrelin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78.209,P〈0.0001)。(2)CAPD后组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BP)呈正相关。结论:(1) CAPD前、后组血浆Ghrelin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CAPD患者存在血浆 Ghrelin 清除功能不全。(2) CAPD 患者血浆 Ghrelin 水平与 LVEF 正相关,提示血浆 Ghrelin 水平对CAPD患者左心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