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的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和DSA、手术资料,以其中行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15例结果为双源组,行单源CT减影法的19 例结果为单源组,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及放射线剂量.结果:双源组19个颅内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7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3个,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85%.单源组23个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8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合5个,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78%.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漏诊.双源组15例患者的放射线剂量为(1 259±161)mGy cm,有效剂量(2.90±0.37) mSv;单源组19例患者的DLP检查平均放射线剂量为(2 605±425) mGy cm,有效剂量(5.99±0.98) mSv.双源组放射线剂量明显低于单源组(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均能有效检出动脉瘤,但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放射线剂量相对较少,更具安全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诊断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双源CT应用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显示痛风结石,研究双能量痛风结石检测对临床痛风诊断的敏感性。方法:以76例临床有关节痛并怀疑为痛风的患者为病例组,收集其临床检查资料,并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另设对照组40例因临床需要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的非痛风患者,将采集数据导入GOUT痛风结石识别软件分析,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读片与分析,获得患者检查部位是否存在绿色结晶沉积、沉积部位、结石数量等数据。将病例组阳性病例与临床体格检查发现病例及对照组数据的对比,病例组所有病例最终经临床按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7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确诊,确定双源CT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对痛风结石诊断的敏感性。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76例临床怀疑痛风患者中共发现72例有痛风结石存在,临床最终确诊病例67例,诊断敏感性为93%。对照组未发现痛风结石。结论:双源CT应用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能提高临床痛风结石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IRIS)技术在新生儿急诊头颅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0例临床怀疑颅内出血并接受急诊头部CT常规剂量平扫的的足月新生儿,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及IRIS法(IRIS组)进行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SNR及灰白质CNR,并以4分分级法对两组图像的主观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比及病变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IRIS组的图像噪声(1.13±0.15)明显低于FBP组(1.70±0.17,P<0.05),IRIS组的SNR(18.26±3.18)及CNR(6.97±2.42)均高于FBP组(12.58±1.86,4.41±1.52,P均<0.05)。IRIS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积分明显高于FBP组(P<0.05)。结论应用IRIS技术可明显改善急诊新生儿头颅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病之一, 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1] ,目前治疗本病多用心律平、胺碘酮等西药, 疗效不持久, 且副反应大, 还可造成致心律失常作用.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厥证"、"迟脉证"等范畴.脉迟主脏寒,其病在阴,故本病主病在心,涉及脾肾,为心气心阳虚衰,而致阴寒内盛,气血瘀滞,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当重在扶助心阳,温养气血,佐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运用中药汤剂和敛心颗粒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蹄铁型肛瘘又称马蹄形肛瘘是肛周脓肿经肛管前后间隙或直肠前后间隙扩散至双侧坐骨直肠窝或骨盆直肠间隙而形成的一种环形或半环形的复杂性肛瘘。其病变范围大,治疗难度高,根据蹄铁型肛瘘的解剖特点,我科于2005年~2007年分布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和切缝内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瘘各38例,并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