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70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个月,于2007年12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正常,明显消瘦,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  相似文献   
2.
肝肉瘤样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例肝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4例因上腹不适就诊,2例无症状,CT检查均发现肝内肿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检查确诊为肝肉瘤样癌。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其中5例术后3-11个月死亡,均死于肿瘤复发。认为肝肉瘤样癌术前确诊困难,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简称D2-40)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边缘组织及癌以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录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探讨肝细胞癌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MLVD与肝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兔VX2肝癌模型制作进行改良,以用于介入治疗学研究,同时探讨瘤灶的CT表现及CT在检测瘤灶中的作用。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兔皮下使其成瘤并传代;新西兰兔24只,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于建模后7、14、21 d分别行超声、CT及血管造影检查,用于检测兔肝VX2瘤灶,评估瘤灶生长变化;随后处死动物,进行尸解,评估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24只(100%)动物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全部成功。瘤灶以种植后2周CT显示最清楚和典型,直径1 cm~2 cm左右,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动脉早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与周围肝组织分界较清楚。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富血供。而种植后超过3周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坏死。结论嵌插改良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方法;在对瘤灶进行影像学评价上应尽量选择CT检查,接种后1周左右的瘤灶较小而难以观察;2周左右呈肝动脉源性血供丰富的约1 cm~2 cm的实体瘤,造影征像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3周以上瘤灶大多出现明显示坏死;因此对1~2cm大小的兔VX2肝癌瘤体,最适合行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1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 Gy,粒子放射性活度2.22×107 Bq,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胃管,根据肿瘤位置于胃管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粒子,制成粒子胃管。在C臂X射线透视下将其置入到患者食管内肿瘤部位,并随访。结果 10例患者125I粒子胃管均顺利置入,未出现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且术后均未出现胸痛、出血、肺炎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 Stooler 分级评分均为2~3级,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其他基础疾病,6例在术后4个月时吞咽困难, Stooler 分级评分达到0~1级,3例达到1~2级。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胃管既能提供鼻饲,解决营养问题,又能腔内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弧度胆管内125I粒子链剂量学分布情况。方法 在纸上勾画出不同弧度的粒子链模型(弧长=2πr×角度/360),计算弧长为45 mm对应的0°、30°、60°、90°、120°、150°、180°的模型。粒子链模型总长度为45 mm(每枚粒子间距为0 mm)。在粒子链模型向心侧和离心侧的中心点及两端点垂直距离5 mm处画标尺。用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每个弧度模型创建3层图片,模拟直径为8 mm的胆管。将图片导入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不同弧度的粒子链。使用TPS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用于模拟直径8 mm的胆管,设定粒子初始活度1.85×107 Bq,给予处方剂量60 Gy。计算直径为8 mm模拟胆管的D90V100,以及粒子链中心点、两端点的向心侧及离心侧5 mm处剂量变化情况。结果 粒子链弧度为30°时,D90(132 Gy)和V100(100%)最高;弧度为60°时,D90(45 Gy)和V100(68%)最低。弧度为30°时,中心点处剂量最高(向心侧剂量为165 Gy,离心侧剂量142 Gy);弧度为180°时,中心点处剂量最低(向心侧剂量为90 Gy,离心侧剂量50 Gy)。不同弧度时(不含0°),中心点向心侧剂量均高于离心侧;两端点离心侧的剂量均大于向心侧。结论 随着弧度改变,粒子链剂量分布也相应变化,30°时D90V100最大;弧度近心侧剂量明显高于远心侧。  相似文献   
9.
兔VX2肝癌模型是一种适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实验研究的肝癌动物模型。我们对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插管技术进行了改良,提高了插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6 ~8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0~2.5 kg,雌雄不限,购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VX2瘤细胞株由美国引进。介入器械:3F微导管及微导丝、自制股动脉导管鞘等。主要设备:德国西门子大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将瘤细胞接种于兔大腿内侧近腹股沟部位皮下,使其成瘤并传代,2周左右瘤体可长至1 ~2 em3,手术取出传代瘤株,取靠近边缘的鱼肉样肿瘤组织在平皿上剪成l~2 mm3的小块,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作为瘤种备用。将预接种兔麻醉后固定,剑突下切口长1 ~2 em打开腹腔,暴露肝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及射频消融联合术后化疗治疗胃癌伴不全梗阻且有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胃癌患者行姑息性切除,肝转移瘤术中射频消融,术后根据患者体表面积,常规FORFIRI方案化疗.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术后消化道梗阻症状消失.78个肝转移瘸,术后1个月影像学评价,肿瘤灭活有效率为97.3%(36/37).37例患者随访1~30个月,6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1.89%(34/37)、81.08%(30/37)和62.16%(23/37),中位生存期为26.7个月.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胃癌伴不全梗阻且有肝转移瘤患者,术中行姑息性切除加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联合化疗,疗效确切,可有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