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安装永久埋藏型心脏起搏器后行电转复有可能对起搏器功能产生损害。我院遇见一例成功地进行了直流电转复而未影响起搏器功能,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单核细胞在整个动脉硬化进程中至关重要,根据细胞表面CD14和CD16的差异表达,单核细胞可分为CD14+CD16-和CD14+CD16+两种亚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97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无冠心病组(non-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n-CAD)、单支病变组(single-vessel disease,SVD)及多支病变组(multiple-vessel disease,MVD),并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两种单核细胞亚群数量。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在MVD组的比例高于SVD组和non-CAD组(MVD:15.2±4.6;SVD:12.5±3.7,P0.001;non-CAD:7.5±2.5,P0.001),且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D14+CD16+亚群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外周血CD14+CD16+细胞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β亚单位KCNE4对KCNQ1及HERG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构建离子通道细胞模型,单独表达基因KCNQ1、HERG,以及联合表达基因KCNQ1+KCNE4、HERG+KCNE4。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通道电流曲线,比较组间电流的大小及通道的动力学特征。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定位方法,检测KCNE4对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KCNE4与 KCNQ1共表达显著减低KCNQ1通道电流。单独表达KCNQ1通道的细胞,膜电位+60 mV时,平均电流密度为(24±2.9) pA/pF,共表达KCNQ1+KCNE4时,细胞电流密度降至(7.3±1.1) pA/pF。与KCNQ1电流相比,+40 mV时KCNQ1/KCNE4激活时间常数的快成分(τfast)增加,但慢成分(τslow)减慢,KCNQ1/KCNE4无尾电流产生,表明KCNE4参与了KCNQ1通道动力学的调整。单独表达KCNE4亚单位的细胞没有产生任何电流。当KCNE4与HERG共表达时,电流的大小、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及通道稳态激活曲线都与HERG通道无明显差异,电流密度为(26.7±3.9) pA/pF,半数激活电压(V1/2)为(-3.10±0.68) mV,斜率因子为8.89±0.33。从通道的失活时间常数以及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与测试电压的关系曲线可见,KCNE4对HERG通道的动力学特征均无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KCNE4没有影响KCNQ1蛋白的表达。结论: KCNE4亚单位可显著改变KCNQ1通道的电压敏感性,表现出抑制作用,KCNE4对KCNQ1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及HERG通道电流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264例,计算机随机分为波立维组(n=144)及泰嘉组(n=120)。波立维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波立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泰嘉组患者接受标准阿司匹林、泰嘉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 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阿司匹林剂量不变,波立维或泰嘉加量)。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靶血管重建(TVR)、卒中。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出血事件、外周动脉闭塞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波立维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7%、1.20%、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1.64%、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立维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外周动脉闭塞发生率(分别为0.67%、3.48%、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3.28%、0.8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13,P=0.958,P=0.8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波立维组与泰嘉组累积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波立维组及泰嘉组CR患者分别为5例和4例。两组CR患者PAR在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治疗后分别为(78.2%±11.9%,76.2%±10.5%)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分别为(80.8%±13.2%,81.8%±12.2%,P〈0.001)。结论PCI术后接受波立维或泰嘉及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长期随访情况.方法 选择199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主动电极导线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03例,术后进行随访并测定起搏阈值,询问患者导线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03例患者成功植入192例,失败11例,植入成功率为94.6%;124例患者完成门诊随访,总随访时间为1~13年,平均(7.8±2.4)年;各随访时间点获得随访的患者起搏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8,P<0.01),大部分患者起搏阈值在术后短中期保持稳定.3例患者术后出现导线相关并发症,1例为心包刺激症状,1例为心脏压塞,1例为慢性起搏阈值增高.结论 从长期随访结果来看,采用主动电极导线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安全可行,大部分患者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起搏阈值.  相似文献   
6.
希氏束旁旁道低能量射频消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氏束旁旁道因其距希氏束很近,射频消融有一定难度和风险.我科自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试用低能量对6例希氏束旁旁道行射频消融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Angio—Seal及Perclose止血器在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84例老年择期冠脉介入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390例),B组使用Perclose血管闭合器(312例),C组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282例),观察三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B组及C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8.97%,97.7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1);止血时间分别为(1.2±0.4)min,(2.0±1.2)min和(21.5±5.6)min,卧床制动时间分别为(5.4±1.5)h,(6.5±2.3)h和(20.3±4.2)h,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各组分别为3.60%、5.45%和10.28%,A组和B组亦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应用Angio-Seal和Perclose血管闭合装置同样安全有效,优于徒手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8.
<正> 经静脉心导管电灼术,可以废除某些病例需要用心脏直视手术阻断其正常的房室传导①。对一些室性心动过速和予激综合征的病例,电灼术后亦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报道一例冠心病糖尿病并发病窦综合征及阵发性快速房颤房扑病例用房室结电灼除术改变了房室传导的功能,控制了阵发性快速心率。病例报道:王××,女,58岁,因三日来心悸胸闷于1986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三日在某院发现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血压降低至60/40mmHg,如此心动过速(170±  相似文献   
9.
随着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越来越多的应用,使某些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图象质量欠佳或鉴别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获得清晰图象和明确诊断,有的甚至免除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现报告4例。 仪器使用HP77020AK彩色超声显象仪,TTE探头频率2.5MHz,取心尖、剑下四腔及大动脉短轴显露下腔静脉切面。TEE探头频率5MHz,取双房及四腔切面。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6岁。1988年4月28日下午2时5分因四肢、颜面肌肉抽搐,两眼上翻,持续约1分钟,昏睡来院急诊。患者1小时20分前服心律平50mg200片、心痛定10mg 50片和安定2.5mg 10片企图自杀。查体:谵妄,问话不答,瞳孔等圆、大小正常,对光及压眶反射存在,四肢间断躁动。血压0,心音低,两肺呼吸音粗。心电图于服药后1小时30分示窦性心律,Ⅰ度A-VB,PR间期0.24秒,窦性暂停,交接区性逸搏及心律,室内阻滞,QRS波群0.16秒,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