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6(HNF6)在肝内胆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检测HNF6在小鼠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成年肝中的表达. 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HNF6 mRNA的表达在E9d开始出现,与肝芽形成的时间吻合,E13d HNF6 mRNA的表达消失,E15d又重新出现,并一直维持到出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19免疫反应在E13d开始出现,此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肝索内散在分布.E15d时在近肝门处的门管区丌始出现由单层的、CK19阳性细胞组成的胆管板,之后,阳性细胞反应主要分布于胆管板和小叶间胆管.E9~11d,多数肝索细胞呈HNF6阳性反应,E13d的肝索中未观察剑HNF6的表达.E15~17d,HNF6阳性反应的分布与CK19相似,成年小鼠肝的胆管上皮细胞仍呈HNF6阳性反应. 结论 HNF6可能与肝干细胞的特化关系不大,而与肝发育的启动、肝干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分化状态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大鼠胚胎的脊髓神经于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骨骼肌植块诱导其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通过5-溴-2-脱氧尿苷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通过与骨骼肌植块共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无样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分化后可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分化后结果显示.骨骼肌植块组有7.87%的细胞呈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与10%胎牛血清组(0.9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骨骼肌植块可诱导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谷氨酸兴奋毒性、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措施。研究发现,干细胞治疗对ALS有效。本文主要从干细胞的来源及生物学特点、临床应用现状、在治疗ALS中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4方面综述干细胞治疗ALS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疾病阶段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小鼠脊髓内Nrf2及HO-1表达变化,以探究抗氧化应激能力变化与ALS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rf2及其下游调节蛋白HO-1在ALS发病早期(95 d)、发病晚期(122 d)脊髓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同窝别野生型鼠相比较,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结果显示:95 d、122 d ALS鼠脊髓腰段内Nrf2~+/GFAP~+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虽与同时间点同窝别野生型鼠比较,ALS转基因鼠脊髓中Nrf2蛋白表达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1蛋白表达在ALS早期95 d趋势与Nrf2相同,前角神经元内表达较多;至122 d转基因鼠脊髓内HO-1~+表达多集中于星形胶质细胞内,且脊髓内HO-1蛋白总量较同窝别野生型鼠显著升高(P0.05)。结论:ALS运动神经元退变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后Nrf2及HO-1参与的氧化应激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BrdU注射技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正常大鼠发育中脊髓内BrdU、PCNA、nestin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胚胎12.5d(E12.5)时,BrdU阳性细胞分布于神经管全层,阳性标记率最高。随胚龄增加,大鼠脊髓内BrdU阳性细胞标记率降低。PCNA阳性细胞分布和变化规律与BrdU阳性细胞一致。正常成体动物脊髓内较难检测到增殖细胞。胚胎发育早期脊髓脑室带、套层、缘层均可检测到nestin阳性细胞。随大鼠脊髓发育成熟,nestin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布有时空规律性。随大鼠脊髓发育的逐渐成熟,增殖细胞减少,干细胞标记逐渐消失,因此在E12左右分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根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三叉神经根动脉的来源及其配布方式。结果0)43.5%三叉神经根动脉源于脑桥支,另外还可来源于小脑下前动脉(AICA)、三叉小脑动脉、小脑上动脉(SCA)等;②这些滋养动脉间可发生吻合,构成头侧环和尾侧环;③50%的滋养动脉自神经根下面穿入,30.7%从其上面穿入。结论①脑桥支和AICA是三叉神经根动脉的主要来源;②三叉神经根动脉的分支间的吻合在近入根区处较多,而在根干部较少;③三叉神经根动脉的穿支多自神经根的上面或下面穿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otch1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鼠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RT-PCR,检测Notch1在95、108、122 d ALS转基因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检测转染pEGFP-wt-SOD1和pEGFPG93A-SOD1的NSC34细胞模型中Notch1的表达变化。结果:Notch1可与β-tubulinⅢ共表达,与GFAP无明显共表达。较同窝野生型鼠,Notch1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在95 d ALS转基因鼠脊髓中无明显变化,在108 d和122 d ALS转基因鼠脊髓中明显升高;与转染pEGFP-wt-SOD的NSC34细胞相比,转染pEGFP-G93A-SOD1的NSC34细胞中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增多。结论:Notch1在ALS转基因鼠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表达增多,提示Notch1信号通路可能与ALS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NTD)的因素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NTD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孕鼠随机分为A组(孕前第8天开始灌服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B组(孕后第1天开始灌服)和C组(不灌服)孕鼠高温处理。对各组胎鼠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NTD发生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在神经上皮细胞及其周围间充质中的转录状况。结果:(1)各组鼠胚均出现不同类型的NTD,C组NTD发生率最高,为77.5%。(2)各组鼠胚神经上皮细胞及其周围间充质中见FN和LN mRNA阳性转录信号,C组明显弱于其他组。结论:FN和LN转录降低是NT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高温致NT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x26和Cx43在大鼠胚胎肝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以了解其在肝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E8d-E20d及P1d的SD大鼠,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Cx26和Cx43在大鼠发育E1d~P1d过程中的表达。结果:①Cx26在E15d开始表达,此时只有少数体积大、核大的肝细胞呈Cx26阳性反应,阳性反应产物见于肝细胞浆及细胞核。②E16d开始出现少量Cx26呈弱阳性的造血细胞,E17d和E18d反应阳性强度增加。至E20d时反应消失。③E14d开始出现Cx43呈弱阳性的肝实质细胞,E15d~P1d多数肝细胞浆呈Cx43强阳性,P1d少数肝细胞核呈Cx43阳性反应。④E18d~P1d肝内可见呈Cx43阳性的造血细胞。结论:①Cx26与肝细胞的生长分化关系不大。而与肝细胞的技能分化密切相关;Cx43与肝的结构发育和成熟分化相关;Cx26和Cx43均可能与肝内造血细胞与肝实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②胚胎肝组织中Cx26和Cx43呈不同表达状态,推测可能是由于胚胎肝细胞间、间质细胞间、肝细胞和间质细胞间以及胚胎肝细胞与造血细胞间装配的缝隙连接通讯通道结构有所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鼠脊髓内铁转运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与铁稳态失衡的关联.方法 选取hSOD1G93A转基因鼠(ALS鼠)和同窝野生型鼠(WT鼠),分别于生后70、95和122 d分离脊髓,每时间点每组各9只实验动物.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内铁转运蛋白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