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肢体爆炸伤最佳游离肌皮瓣移植时机。方法 实验犬27只,随机分为3组,均炸伤左后肢,分别在3、7、14d的3个时间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瓣移植,通过创面肉眼观察、不同时间细菌含量及耐药菌含量变化、4个月后皮瓣存活率、软组织感染率、骨髓炎及骨折愈合率等指标,确定最佳肌皮瓣移植时机。结果 3d时,坏死组织已基本上清除干净,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炎症反应加重,游离骨块中细菌数量增加,虽然软组织中细菌数量增加不明显,但是耐药菌所占的比值显著增加。4个月后皮瓣存活率存在差异;3、7d两组(早期修复组)在局部感染率、骨髓炎和骨不连发生率上明显低于14d组(晚期修复组);早期处理组4.个月时骨折愈合率为54%,明显高于晚期组(15%)。结论 四肢爆炸伤在应用游离肌皮瓣修复时,3—7d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2.
额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额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方法 对121例额、颞部瘢痕、斑痣、血管瘤等皮肤病变切除后的患者采用额部扩张皮瓣进行修复,并比较滑行皮瓣、易位皮瓣及旋转皮瓣的手术效果。结果 115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修复后皮肤弹性良好、颜色较理想、瘢痕较细小;4例患者扩张皮瓣的远端有0.5~1.0cm的坏死,行Ⅱ期瘢痕切除缝合术;2例患者有单侧眉上提,半年后好转。结论 易位皮瓣术后瘢痕明显,尽量少用或不用;旋转皮瓣可以充分利用扩张后“过剩”的皮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额部皮瓣设计方法。对皮瓣的周密设计并了解不同皮瓣的优缺点。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正常的黑色素细胞(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ib)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收集MC的上清液按不同的浓度加入培养的HSFib中,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3H-TdR参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结果 加入MC上清液的HSFib,培养48h后,较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DNA合成率各实验组(MC1组外)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但高浓度组(75%)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基因芯片表达谱筛选出恶性黑色素瘤的差异基因。方法 用Agilent Human 1A OligoDNA芯片对恶性黑色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提取总RNA,进行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洗涤后分析。结果 恶性黑色素瘤和正常色素痣组织共有159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33个,下调基因863个。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可筛选出恶性黑色素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
在整形外科发展史上.隆乳术有自体组织移植、人工合成材料注射及硅胶乳房假体植入等方法。早期开展的液体石蜡注射、蓖麻油、人工海绵植入、液态硅凝胶注射等方法因引起诸多的并发症而停止使用。1962年Cronin首次使用硅凝胶乳房假体(填充硅凝胶的硅凝胶囊人工乳房假体),成为隆乳术史上的里程碑.取得了很好的美容效果,促进了隆乳  相似文献   
6.
瘢痕表皮细胞的培养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揭示瘢痕表皮细胞的生物特性及其对瘢痕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1)用低倍透射电镜对增生性产痕及正常皮肤的表面进行对比观察。(2)对增生性瘢痕的表皮进行培养。(2)用原位包埋及离心团块两种方法对培养的颜痕表皮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增生性瘢痕表皮的细胞导人及细胞器交正常皮肤表皮的少。(2)培养的瘢痕表皮民正常皮肤的表皮细胞在细胞结构及生长特性上无明显差异。(3(原位包埋法较离心法技术  相似文献   
7.
厉孟  张琳西  夏炜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374-376,i0002
目的:研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所合成分泌的TGF-β1,IL-1α,分别单独及联合应用TGF-β1抗体I、L-1α抗体中和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以Cellcountingkit-8测定中和前后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可合成分泌大量TGF-β1,IL-1α,抗体中和前后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有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GF-β1,IL-1α及一些未知的活性因子,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皮肤撕脱伤后丙二醛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在皮肤撕脱伤组织继发坏死中的作用。方法:用自行研制的皮肤撕脱伤模型机复制猪后肢皮肤撕脱伤模型,分别测定了正常、伤后1、2、4、8、12、24小时血清、撕脱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丙二(MDA)含量,绘制了其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皮肤撕脱伤后24小时内组织和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结论:皮肤撕脱伤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推测自由基在撕脱皮瓣继发坏死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手烧伤再次入院整形原因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治手烧伤畸形需要整复的病人100例(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1210例的8.26%),年龄9个月至56岁,其中12岁以下儿童46例。我们对手烧伤的病例再次入院整形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在兔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规律. 方法 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于背部设计一16cm×4cm任意型皮瓣,切取、剥离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荧光素钠4mg/kg耳缘静脉注射,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依次测定皮瓣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指数(DFI).1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测算皮瓣成活与坏死面积,分析DFI数值与组织活力间的关系. 结果 1周后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近端成活良好,平均坏死面积54%,平均成活面积46%;成活区域DFI平均值为66%,坏死区域DFI平均值为1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n=7,P<0.01).统计分析显示,DFI≤25%时,组织可能发生坏死. 结论 荧光皮肤血流仪DFI与兔皮瓣血循环灌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荧光皮肤血流仪可以对皮瓣组织活力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