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根据现代临床子宫内膜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提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概念,涵盖5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基于文献的汇总,分析得到此类疾病的子宫内膜病理演变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联性,为寻找关键通路、创新性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2.
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植入失败的胚胎无法继续发育,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的成功依赖于子宫内膜的高容受性和具有植入能力的胚胎。自噬是细胞质、细胞器和内含物被双膜囊泡吸收并运输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和再循环的过程,是一种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方式。大量证据表明,自噬在胚胎植入的各个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探讨了自噬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能力的关系,并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大黄素、梓醇、芍药苷、白藜芦醇、叶酸、玉米赤霉烯酮、姜黄素、汉黄芩素、槲皮素、白杨素、小檗碱、芹菜素、菲西汀、山柰酚在内的14种中药单体调控自噬干预胚胎植入的不同环节的5个机制,包括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激素水平、协调炎症、促进排卵,希望对今后中药单体提高胚胎植入的成功率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宫内合并宫外妊娠(HP)是指子宫内妊娠同时合并异位妊娠,是早孕期少见的并发症,临床常见于患者行IVF等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率为1/100~1/500~([1]),自然妊娠中极其少见,其发生率在1/8000~1/30000~([2])。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妊娠早期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可危及生命,故在诊断时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初步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6名疟疾防治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开展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对每项指标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和重要性评价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各指标变异系数,根据上述结果进行指标筛选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指标体系信度,采用专家权威程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采用KMO检验和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结果 共23名专家完成2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2轮专家积极系数(100.00% vs. 88.46%)和专家协调系数(0.372 vs. 0.286, P均< 0.01)均高于第1轮。第2轮专家咨询后,各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757~0.930,一、二、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098~0.136、0.112~0.276、0.139~0.335;指标体系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一(KMO值= 0.523,[χ2] = 18.192,P < 0.05)、二(KMO值= 0.694,[χ2] = 51.499,P < 0.01)、三级指标(KMO值= 0.519,[χ2] = 477.638,P < 0.01)KMO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级指标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23%。传染源、传播条件及防控能力3个一级指标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337、0.333和0.329;归一化权重居前3位的二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数及虫种(0.160)、输入性病例入境及就诊情况(0.152)、媒介种类及密度(0.152);归一化权重值居前5位的三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虫种(0.065)、媒介种群(0.064)、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0.059)、输入性病例数(0.056)及从就诊至确诊时间间隔(0.055)。结论 成功构建了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消除后开展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和加强重点风险因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2015年贵州省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省16个县(市、区)抽取30个农村和5个城镇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检测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对被调查者粪样进行检测,镜检华支睾吸虫卵及其他人体重点寄生虫虫卵并计数,同时采集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信息。结果显示,全省共调查8 838人,华支睾吸虫感染37例,感染率0.42%(37/8 838),均属轻度感染。男、女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0%(22/4 375)和0.34%(15/4 463)。36例感染者集中于黔东南州,1例在六盘水市,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农村调查点7 572人,感染率为0.04%(3/7 572);城镇调查点1 266人,感染率为2.69%(34/1 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黔东南州城镇调查点中,榕江县(镇区)感染率达11.90%(30/252),高于凯里市(城区)(1.60%, 4/250)(P <0.01)。37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仅1例合并蛔虫感染。各年龄组中以11~2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0.97%;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学历人群感染率最高,为3.14%;职业以工人、干部等上班族最高,为2.3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贵州省黔东南州仍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重点流行区,需扩大城镇调查点进一步摸清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涉及的海洋药物及含海洋药物经方在现代妇科疾病辨治中的运用,并参照历代文献的相关阐述,探讨海洋药物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的理论依据,分析海洋药物研究与发展的趋势,以帮助开拓用药思路,推动相关海洋药物治疗妇科疾病的现代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山西省215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及抗β2糖蛋白抗体(anti-beta 2-glycoproteinⅠantibody,aβ2-GPⅠ)分析,探讨两神抗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215例自然流产患者与100例健康对照者分为两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IgG型和IgM型ACA以及aβ2-GPⅠ,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gG型ACA、IgM型ACA和aβ2-GPⅠ、年龄、有无用药史及有无家族史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未发现相对体质量与自然流产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G型ACA、aβ2-GPⅠ、用药史及家族史与自然流产相关.结论ACA和aβ2-GPⅠ与自然流产关系密切,两类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该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8.
区域医疗联合体是构建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北京市朝阳区积极探索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相继建成了中部、北部、东部3个医联体,形成"大小一体化、上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挥了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引导居民就医回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5-2019年贵州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种群构成及生境分布,为制定全省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5-2019年在贵州省分别采用人帐诱法和诱蚊灯法开展按蚊密度及按蚊种群监测,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并计数,并对按蚊生境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贵州省传疟按蚊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民工性行为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 晓率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家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调查的371名农民工中,知晓艾滋病的187人(50.40%),不知晓的184人(49.6%)。有固定性伴(配偶或女朋友)的农民工、找女性性服务者的农民工和有临时性伴的农民工,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7.37%、66.67%和50%;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26%、66.67%和25%;找女性性服务者和找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与艾滋病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1)。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与是否找女性性服务者和临时性伴之间没有相关性。但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农民工在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要明显高于不知晓的农民工(χ^2=41.28,P〈0.005)。存在以异性为主(1.35%)及同性为主(0.54%)的性取向。结论农民工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存在艾滋病知识和发生高危险性行为的分离现象;应关注农民工中男男性行为的现象。应在农民工中采取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广安全套的使用,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