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对于临床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的免疫和生理反应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结直肠癌并于我院消化外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和生理反应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天CD4/CD3、术后3天IgM在观察组中升高、术后3天IL-6和CPR在观察组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天TNF-α在观察组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功能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和生理功能的损伤小,更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张熹玮  郑家豪 《现代医学》2007,35(2):158-160
追溯二尖瓣成形术的历史,手术修补二尖瓣的概念最早由Thomas Lauder Brunton爵士在1902年提出,但直到1954年由Gibbon发明了心肺机才使之成为一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法。1957年Lillehei等首先应用后瓣环折叠术,此后Reed应用交界瓣环对称折叠术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取得了较好的早期效果,但因长期效果不稳定而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1965年人工心脏瓣膜问世以后,二尖瓣替换术几乎取代了二尖瓣成形术,成为外科治疗二尖瓣病变的主要手段。但随着临床资料的积累,及对二尖瓣替换术的不足之处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又促进了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研究。1968年Carpentier等研制成功二尖瓣成形环,提出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新概念,发展了瓣膜成形的各种手术技术,包括人工瓣环环缩术、瓣叶矩形切除术、腱索短缩术、腱索转移术、乳头肌开窗与缩短术、瓣叶移行技术等,使二尖瓣成形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笔者就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近年白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活血止血、促进创伤愈合、促进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促进骨髓造血、抗肿瘤、防龋及修复牙槽骨缺损等;临床可用于结核、消化道出血、溃疡、外伤、皮肤病、血液病、肿瘤、咽炎、口腔溃疡、龋齿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中医快速康复外科(CMERAS)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传统快速康复外科(ERA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治疗组予CMERA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采用"云中医"视诊仪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的变化情况,比较术中肠道清洁程度、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直接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前、术后第1天组间比较,脾虚证、阴虚证、气虚证、痰湿证、无证型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组间比较,治疗组脾虚证、阴虚证、气虚证、痰湿证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无证型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术中肠道清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直接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ERAS相比,CMERAS有利于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脾虚、气虚、痰湿、阴虚等病理状态,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踏板在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于术后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干预,治疗组于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踏板干预。两组疗程均为7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股总静脉内径(D_V)、呼气末股总静脉最大流速(Vmax)、股总静脉内径/股总动脉内径(D_V/D_A)、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组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治疗组(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D_V、D_V/D_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7、0.0000.05),治疗组Vma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D-D、P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05)。④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踏板可有效降低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及股总静脉生理指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改进内引流的手术方法,使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时的胆囊一并得到处理。方法将传统的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改进为经胆囊行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在T管的长臂近端剪数个侧孔,使长臂进入空肠之前穿过胆囊,使废置的胆囊也得到引流。结果两年半来进行了16例改进手术,引流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经胆囊行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临床可行的新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且不增加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优点,值得临床借鉴或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熹玮  黄建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4):352-352,F0003
胆囊转移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中相当少见且往往预后不佳。在尸检病例报告中显示有15%的胃肠道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例累及胆囊.但是由于胆道系统的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很少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症状,存活着的病例报道极少。我院于2013年4月收治一例鼻腔内黑色素瘤切除术后再次发现胆囊及腹腔多发转移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针药复合麻醉和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费用,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麻组和针药复合麻醉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诱导,依次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3μg/kg、丙泊酚1~2mg/kg,同时面罩吸纯氧,人工辅助呼吸,待肌肉松弛后在喉镜明视下行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给予机械通气。针药复合麻醉组针刺者取患者的双侧日月穴、气冲穴、阳陵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连接电针麻仪,调选连续波型,频率30Hz,诱导20分钟,然后进行静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直接与间接医疗费用以及直接医疗费用的构成。结果:①针药复合麻醉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全麻组。②针药复合麻醉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针药复合麻醉组直接医疗成本、间接医疗成本、总成本分别为(11376±232)元、(1005±95)元、(12381±327)元,均低于全麻组的(13897±317)元、(1512±106)元、(15409±423)元,两组间各项成本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全麻组,针药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通过减少麻醉药品用量,减少麻醉药品费用、麻醉费用、住院费用;通过缩短术后麻醉复苏时间,使患者术中各脏器功能得到保护,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加快床位周转,使卫生资源利用率更高,且能达到更低的间接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黄建平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肝胆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擅长治疗各类肝胆胰疾病。笔者有幸师从黄建平教授,获益匪浅,兹将老师辨治胆石症、胆囊炎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