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其虽有恶变倾向,但与胰腺癌相比预后较好,故该病的明确诊断及规范的外科治疗将提高本病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现主要对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诱导供体胰岛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高表达对异种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对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为对照组、体内诱导组、体外诱导组、体内阻断组及体外阻断组5组,改良Gotoh法提取胰岛,移植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肾包膜下.比较各组受体移植后血糖维持正常时间,糖刺激试验检测胰岛功能,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移植物内和血清IL-10、TNF-α、IL-1β及INF-γ及其mRNA表达.分别以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组织内HO-1mRNA及蛋白表达.病理学检查移植物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对照组小鼠血糖维持正常时间为(9.33±1.37)d,与体内诱导组的(16.33±1.51)d及体外诱导组的(14.33±1.5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诱导组优于体外诱导组(P<0.05).受体阻断的两组血糖控制时间则与对照组相近,分别为:体内阻断组(9.67±1.03)d,体外阻断组(9.17±1.47)d.体内、外诱导组及对照组胰岛于低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糖刺激下,体内诱导、体外诱导及对照组分别为:(187.68±19.93)、(137.22±11.73)及(91.25±12.64)μIU·ml~(-1)·10islets~(-1)·45 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接受经诱导处理的胰岛的两组小鼠血清IL-10含量[体内诱导(72.97±9.74)pg/ml、体外诱导(70.84±3.56)pg/ml]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0.57±3.93)pg/ml]及阻断两组[体内阻断:(39.78±3.00)pg/ml、体外阻断:(35.42±4.30)pg/ml].两诱导组胰岛移植物的IL-10 mRNA表达强于对照及阻断两组.IFN-γ、TNF-α及IL-1β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体外诱导两组HO-1mRNA、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其中体内诱导组HO-1mRNA高于体外组,但两组HO-1蛋白表达相当.体内、外阻断组HO-1mRN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当.病理学检查示两诱导组移植物内淋巴细胞浸润少于对照及阻断两组. 结论 CoPP体内、外诱导He-1高表达可促进胰岛功能,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体内诱导对异种移植胰岛保护效应强于体外诱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ectopic variceal hemorrhage,PDEV)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8年3月诊治及门诊随访的PDEV病人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2例病人中乙型肝炎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硬化伴门静脉主干血栓阻塞2例,布-加综合征1例。再次出血距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6±1.4)年。12例病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4例,小肠镜检查确诊8例。术中发现空肠屈氏韧带下方20 cm处的起始部有异位曲张静脉9例,胃冠状静脉右侧有孤立性的异位曲张静脉延至十二指肠降部3例。术后11例病人再无上消化道出血史,1例病人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治疗后获得好转。结论对于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DSA和小肠镜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值得重视,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推广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多量、高活力和高纯度的胰岛.离心介质的选择是影响胰岛分离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该研究旨在比较Ficoll和Dextran两种离心介质对小鼠胰岛分离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本中心肝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经验,探讨提高肝母细胞瘤患儿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22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将所得结果与欧洲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998年8月至2008年10月,本中心共收治肝母细胞瘤患儿22例,总体生存率为70%,与欧洲的76.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患儿生存率分别为100%、85.7%和71.4%,与欧洲的96.3%、100.0%和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Ⅳ期生存率为0,显著低于欧洲的35.7%(P〈0.05)。Ⅰ、Ⅱ、Ⅲ期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Ⅳ期(P〈0.05)。而Ⅰ、Ⅱ、Ⅲ期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中心肝母细胞瘤完整切除率为78.9%,与欧洲的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行全身化疗的患儿肿瘤完整切除率为70%,而术前未行化疗者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欧洲相当,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怡  张正筠  姚敬  杨喆 《现代肿瘤医学》2020,(19):3378-3382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在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及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传统化疗方案,化疗后均行手术治疗。治疗期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CT改变以及R0切除率。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回归分析化疗副作用与年龄、ECOG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化疗有效率、手术R0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化疗毒副作用上,观察组的恶性呕吐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高于传统化疗组(均P<0.05),但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能缓解,不影响手术及后续治疗。Spearman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呕吐及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与年龄以及ECOG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胃癌患者化疗效果,增加手术R0切除率,且化疗安全性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钴卟啉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胰岛血红素加氧酶-1(Ho-1)过表达的量/效关系及其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5组,A、B、C、D 4组分别在提取胰岛前24 h予腹腔注射2.5、5、7.5及10 mg/ks的钴卟啉溶液,对照组给予1.5 Inl生理盐水.改良Goth法提取胰岛,计数胰岛得率、估定纯度,real time-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组织内Ho-1mRNA及蛋白表达,糖刺激试验评价胰岛功能.结果 C、D组大鼠在注射CoPP溶液后出现机体损伤,D组部分大鼠死亡.A、B、C及对照组胰岛得率及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o-1mRNA及蛋白表达量为4组中最高(B组Ho-1mRNA表达量达对照组的84.18倍).A、B及对照组胰岛于低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以B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及对照组分别为:(172.37±16.4)、(187.68±19.93)及(91.25±12.64)μIU·ml-1·10islets-1·45min-1,P<0.05].结论 腹腔注射5 mg/kg体重钴卟啉相对安全,可大幅提高大鼠胰岛组织中HO-1的表达量,并能增强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电图在远端胃切除术后预测胃瘫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7例远端胃切除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瘫分为胃瘫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2 h、96 h、120 h体表胃电图的差异。同时对4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瘫组术后各阶段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均有升高趋势,手术前后各阶段胃电振幅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胃瘫组在术后72 h的恶心、呕吐和反酸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胃瘫组术前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后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电图参数结合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和生化指标对腹部术后发生胃瘫可能性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42例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后远期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发病.患者通过影像学手段如超声、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等确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包括胆道狭窄2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8例和非吻合口狭窄13例;胆道结石19例,其中泥沙型7例和非泥沙型12例;另2例为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中,6例经ERCP治疗3~5次后痊愈;另2例经ERCP治疗效果不佳改行胆肠吻合重建术后治愈.13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ERCP治疗2例,再次肝移植11例,效果良好,无1例出现死亡.胆道泥沙型结石7例,经ERCP和PTCD治疗均无效,行再次肝移植效果良好.12例非泥沙型结石患者中,4例行ERCP取石成功,另8例行手术取石,效果良好.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行ERCP放置支架,效果良好.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一经确诊就应根据不同的胆道病变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积极的内镜和介入治疗,若无效时及时进行再次肝移植等手术治疗,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0.
例1:男,8岁.因腹胀4年收入我院.患儿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并于一次上呼吸道感染后呕吐鲜血,量约200 ml.于外院就诊发现"脾肿大",后转入我院诊治.查体:左腹部明显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 cm,质软,表面无结节,无叩痛,脾高度肿大,下缘位于脐下1指,脾右缘-2 cm,斜径10 cm.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示三系下降,WBC2×109/L、GR%61.5%、RBC3.1×1012/L、Hb 98 g/L、PL,T 84×109/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胺和电解质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腹部CT血管成像(CTA):肝门区正常门静脉结构消失,代之以迂曲、扩张的团块状血管影,肝内门静脉左右分支显示不清,肝门周围见蜂窝状侧支血管影,呈海绵状.肝脏正常、脾肿大,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增粗,脾静脉扩张呈团块状,粗大的侧枝血管形成(图1),考虑门静脉海绵样变、门脉高压.消化道钡餐:胃底食管静脉中度曲张(图2).血管B超:胰腺后方及脾门处脾静脉内径约11 mm,扭曲,左肾上腺静脉增粗,内径约15 mm,脾静脉与左肾上腺静脉间距约23 mm.DSA检查可见增粗的左肾上腺静脉(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