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患者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对患者临床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患者6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水平。并分析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24h内血清NSE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显著(t=7.29,P=0.001)。随后在2d、5d和第7d研究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较24h时亦显著升高(t=21.81,18.56,9.13;P=0.000,0.000.0.001)。入院第2d,脑损伤病情中型重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病情轻型组患者比较显著偏高(t=4.06,t=8.58,P=0.002,0.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各时间血清NSE水平检测值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6.46,5.17,6.43,3.83,7.34;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血清NSE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患者早期诊断的有力依据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传统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高校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使用研究导向型教学,进一步探索研究导向型教学对构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产出导向教育,课程目标要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教育改革模式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通过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实施,优化了教学内容,扭转了学习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改进了考核方式,提高了评价效果。达到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用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酸柏栀油软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超声血液流变仪观察酸柏栀油软胶囊对高黏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用血栓聚集仪和血栓形成仪观察该胶囊对高黏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酸柏栀油软胶囊能显著降低高黏大鼠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栓形成。结论酸柏栀油软胶囊可改善高黏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1年WH0出版的“造血和淋巴组织系统肿瘤分类”将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分为3种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其中,前两者为成熟NK细胞起源.后者属前体性NK细胞肿瘤。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后者其实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而非EB病毒(EBV)相关且表达CD4、CD56、CD123及BRCA-2等pDC表型的非NK细胞肿瘤。结外NKTCL是最多见的NK细胞肿瘤.本文对NKTCL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IR)。参照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Elliot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及PKC的表达。结果 CIR后6h即有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在CIR12h明显升高,1~3d时达到高峰;AQP4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12h逐渐升高,至CIR 24h明显升高,3d达高峰;PKC在CIR后6h开始持续性升高,至第5d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早期的细胞源性脑水肿可能和PKC的升高有关,后期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可能和AQP4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PT-like FD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肝脏IPT-like FDCT患者(40岁男性,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肝脏内有占位性病变)的肿瘤组织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行EBV转录的核内小RNA(EBER)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肿瘤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界限,中央可见坏死和出血。炎性背景较突出,主要包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肿瘤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更多的是散在分布于炎细胞间;瘤细胞呈短梭形,胞质丰富,淡伊红染色,核呈梭形或卵圆形,具有异型性且呈空泡状,可见核仁。免疫表型示,瘤细胞表达CD21、CD35和簇蛋白(clusterin),EBER原位杂交阳性。手术切除肿瘤后随访3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IPT-like FDC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例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按WHO(2001)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部包块.6例均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厚,可见核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79a和MUM-1弥漫( ),CD3、CD43、MPO、CD117、PLAP和TdT均(-).结论 卵巢淋巴瘤极少见,确诊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该病需要和粒细胞肉瘤、无性细胞瘤、小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其应用几乎覆盖了整个临床科室,耐药菌株也逐渐增多,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环丙沙星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药理学试卷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延安大学医学院200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及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方法选择延安大学医学院2001级临床医学及护理学专业241名学生的药理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偏态分布,最高分88分,最低分40.5分,相差47.5分,平均分67.12分,标准差为9.02,难度系数(P)为0.67,区分度(D)为0.22,信度(α)为0.66。结论本试题考察内容较全面,基本覆盖了全部教学章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尚可,但区分度较差的试题所占比例偏大,考察记忆知识点内容较多,应适当增加考察综合应用知识点的试题数量,合理调整试题区分度,以期更好的评价学生水平,提高试卷质量。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预后因素. 方法:复习4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D3和CD2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及血管周围反应性T淋巴细胞浸润(RPVI)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47例PCNSL患者中,25例(53.2%)有RPVI,13例(27.7%)有肿瘤坏死.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均显示,年龄<60岁和RPVI阳性的患者与预后好相关(P<0.05). 结论:RPVI和年龄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预后因子.RPVI指标简单易得,有潜在的治疗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