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肝癌术后复发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地影响了肝癌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对肝癌病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和肝癌普查,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治率,提高肝癌切除率。通过对肝癌切除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相应的抗复发综合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解毒护肝合剂对CC14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在CC14致大鼠肝损伤模型上,解毒护肝合剂可明显降低CC14致大鼠SGPT升高,同时能使CC14致肝脏病理组织学损伤明显减轻,表明解毒护肝合剂对CC14致大鼠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原发性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一些临床和病理因素进行影响因素的无瘤生存分析,希望从临床角度发现影响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术后复发原因,为如何有效防止复发,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改善远期疗效提供依据。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病例选自1990年1月~1995年12月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或相对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1725例。根治性切除为切除肿瘤,未见切面癌栓,余肝和切缘无残癌,切除肝外转移灶。相对根治性切除为切除主瘤,吸除癌栓,子灶予剜除或注入无水乙醇或微波完全固化,切除肝外转移灶。199…  相似文献   
4.
临床分期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725例肝细胞癌行根治和相对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回顾性随访,应用Cox模型对回访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其术后无瘤生存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说明在亚临床期发现肝癌并手术的意义,肝细胞癌高危人群的确立,对人群普查和自我定期体检的重要性。1.临床资料:选自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行肝癌根治性切除和相对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1725例(不包括住院手术死亡者)。根治性切除为完整切除瘤体,肉眼未见癌栓,余肝和切缘无残癌。相对根治性切除为完整切除主瘤,彻底吸除癌栓,子灶剜除或(和)…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高危人群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智坚  贺佳等 《肝脏》2001,6(1):2-4
目的 从肝细胞癌患者中确立高危因素,探讨肝细胞癌高危人群的确立, 并由此推算高危人群普查及其定期自我检验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725例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457例进行临床分期及其与肝内无瘤生存的相关分析,根据频数表划分肝细胞发病危人群段。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年龄分布呈相对正态分布,取90%可信区间,高危人群年龄段为31-65岁。亚临床期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状况明显好于临床期者。结论 可将血清抗-HBc阳性或/及HBsAg阳性,尤其是乙型肝炎病史,年龄31-65岁者作为国内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加对此人群普查,增强其定期体检意识,可使大部份肝细胞癌患者得以在亚临床期早发现早治疗,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将肝细胞癌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提高肝癌术后无效瘤生存率的作用,评价对可切除肝癌术前行TACE的意义。方法:对1 725例行根治或相对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回访1 457例,其中120例术前行TACE。采用Cox 模型对一些临床病理因素做单、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 法分析术后无瘤生存有显著影响。术前行两次以上TACE,其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一次者,更高于未行者。行两次以上TACE组、一次组和未行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0% ,35.5% 和21.4% ,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66.4个月、25.5个月和12.5个月。结论:术前TACE是目前临床可行的提高肝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3月对7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PRFA治疗,并于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肿瘤标记物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53例,B级15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3例,继发性肝癌17例,原发性小肝癌(小于等于5cm,未手术)21例,其中AFP阳性17例,PRFA术后转阴12例,明显降低4例,未降低1例。MRI显示肿癌完全凝固性坏死16例,根治率76.2%,小肝 癌各组PRFA术后3,6个月生存率均为90.5%-100%,大肝癌各组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72.7%和27.6%-72.7%,结论:射频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PRFA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肝脏恶性肿瘤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3月,353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恶性肿瘤者进行452例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经皮肝穿刺治疗344例,开腹术中进行9例.未手术原发性肝癌198例,肝癌术后复发81例,继发性肝恶性肿瘤74例.定期随访,了解与手术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 结果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电极皮肤灼伤2例,气胸1例,右胸腔积液1例,腔静脉血栓1例,右肝管损伤狭窄1例,胃损伤外瘘1例,肝左外叶胆管外瘘1例,单纯肝脓肿1例,肝脓肿致升结肠外瘘1例,肝脓肿致十二指肠、肝、右胸腔内瘘1例,内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2.65%(12/452),并发症相关死亡率8.33%(1/12). 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但对于肝门区、肝表面和与空腔脏器贴近的部位,尤其是有腹腔手术史且空腔脏器与肝脏相粘连者,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有一定危险性.术前适应证选择恰当,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加强监护、预防感染、止血等,一些并发症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缝扎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1980年4月~1991年12月采用缝扎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13例。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肯定。重点叙述了缝扎术的手术方法,讨论了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缝扎术和微波高温固化术的疗效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对77例肝癌患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患肝功能分级ChildA级59例,B级16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9例,继发性肝癌18例。患治疗后每个月进行AFP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小肝癌各组(Child A、B、C)PRFA术后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90%和0。大肝癌各组(原发、复发、继发)术后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5.6%、22.2%和25%。未手术的原发性小肝癌(≤5cm)24例,其中AFP阳性18例,PRFA术后AFP转阴占72.2%(13/18),明显降低占22.2%(4/18),未降低占5.6%(1/18);MRI显示24例中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占79.2%(19/24)。结论:PRFA作为肿瘤局部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手术风险大的小肝癌,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优点。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