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去松质骨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应用于脊柱畸形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柱畸形翻修手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7~58岁(34.5±11.6岁),男12例,女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6例,先天性半椎体后凸畸形4例,结核性脊柱侧后凸畸形4例,先天性侧后凸畸形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例。翻修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为5.6±3.3年(1~16年)。翻修术前10例冠状面失衡患者冠状面Cobb角45°~85°(64.2°±15.6°),17例矢状面失衡患者矢状面畸形后凸Cobb角75°~110°(92.7°±9.7°)。均在插管全麻下行VCD进行畸形矫正。记录患者翻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一般情况。所有患者翻修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均拍摄包括骨盆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矢状面、冠状面Cobb角,冠状位顶椎偏移距离、双肩相对高度差,矢状面偏移距离、矢状位腰前凸角、胸腰段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及骶骨倾斜角。采用SRS-22调查表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截骨椎体数量1.5±0.6个(1~2个)。手术时间为4~6.5h(5.3±0.7h),术中出血量为600~1300ml(830.0±150.5ml)。所有患者术中脊髓监测未发现在复位过程中有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变化,术中唤醒试验患者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正常。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后凸畸形患者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围手术期未发生感染、呼吸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住院时间13.9±2.4d。随访时间18~40个月(27.6±2.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棒断裂、螺钉松动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获得良好矫正,术后1周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分别矫正至15.7°±4.9°、28.7°±8.7°。术后1周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及双肩相对高度差、矢状面偏移距离与翻修术前比较均明显变小(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除骨盆入射角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腰前凸角、胸腰段后凸角、骨盆倾斜角及骶骨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为(75.5±4.5)%,矢状面Cobb角矫正率为(63.5±5.7)%;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冠状面矫形丢失率为26.5%,矢状面矫形丢失率为34.1%。翻修术后6个月SRS-22量表功能、疼痛、外观、精神健康、满意度评分与翻修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VCD在脊柱畸形翻修手术中可重新恢复脊柱矢状面、冠状面的平衡和稳定,尤其在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恢复中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可避免脊髓过度短缩、神经卡压等并发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对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进行总结回顾,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非手术组30例,死亡16例,死亡率53.3%,并发症发生率60.0%;手术组26例,死亡5例,死亡率19.25%、并发症发生率2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手术组住院天数多于手术组(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宜尽早采取手术疗法,尤其是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腹膜入路运用腹腔镜清除结核性腰大肌脓肿的微创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纳入研究的35例行经后腹膜入路运用腹腔镜清除结核性腰大肌脓肿患者的微创治疗情况。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不合并严重的脊柱畸形,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脊柱结核性腰大肌脓肿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化验指标、病变部位的CT及MRI检查、试验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对35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腰大肌脓肿患者,进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脓肿清除、脓苔壁刮除、局部抗结核药灌洗。术中留病理标本进行抗酸杆菌染色、结核杆菌培养,病理结核杆菌培养证实所有患者均为结核性腰大肌脓肿。术后继续进行局部抗结核药物灌洗及全身抗结核治疗,监测血细胞沉降率,定期复查胸腰段X线及MRI。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发热及腰背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周、3个月复查时血细胞沉降率分别为(27.0 ± 11.0)mm/h、(18.0 ± 7.0)mm/h,与术前血细胞沉降率 [(65.5 ± 30.8)mm/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至少12个月[(21 ± 9)个月],随访期间1例脓肿复发,1例窦道形成,其他患者未见脓肿复发及其他重大并发症。 结论经后腹膜入路运用腹腔镜清除结核性腰大肌脓肿可以彻底清除腰大肌脓肿及脓肿苔壁,配合局部及全身的抗结核化疗可以迅速遏制脊柱结核病情发展及腰大肌脓肿复发;与开放病灶清除术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全身化疗时间均有明显的优势。对于不合并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的脊柱结核腰大肌脓肿患者,应该首选后腹膜入路运用腹腔镜清除结核性腰大肌脓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岁;其中9例有明确外伤史,8例无外伤史;9例患者出现渐进性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无明显畸形。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损伤等级(E级11例,D级4例,C级2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和CT资料,测量整体后凸角度,局部后凸角度及矢状面平衡。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1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6 m L。ASIA D级4例恢复到E级;C级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术前平均局部后凸从29.1°降低至随访时的5.9°;术前平均整体后凸从59.1°降低至随访时的24.7°。平均矢状面平衡从术前153.7 mm改善至随访时的41.1 mm。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4分下降到随访时的1.1分,平均ODI由术前50.9%改善至随访时的16.9%。所有患者皆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良好的融合,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急诊科学习以来,和上级老师成功抢救了多例服药自杀者,其中以服安眠药者为最多。笔者统计了此科近4年对83例口服安眠药中毒患者的抢救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手术方式的选择会对病情的转归和预后产生怎样的影响。方法:总结2005年~2013年65例绞窄性肠梗阻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与改良手术方式,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新术式的优点。结果:采用新的改良术式以后,患者在术后休克纠正时间、并发症率、死亡率均低于传统术式。结论: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伴休克的手术治疗中,采用新的改良术式能使休克术后很快纠正,患者恢复快,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生率不断升高[1]。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2]。对需要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一旦合并骨质疏松,其螺钉松动脱出、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4]。如何有效减少螺钉松动、提高内固定强度成为脊柱外科医师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