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颈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发生率较低,但其造成的危害较严重,患者常因病灶压迫颈脊髓而瘫痪,甚至死亡,由于颈椎活动度大、颈脊髓周围空间小,颈椎结核常伴随颈脊髓受压和颈椎后凸畸形,需要手术进行病灶清除、神经减压和颈椎稳定性重建[1]。颈椎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椎体前中柱破坏,手术方式以前路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为主。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应用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2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大承气汤组。假手术组不给予药物干预,SAP组和大承气汤组于造模前24h、18h、12h、6h分别给予蒸馏水和大承气汤灌胃。SAP大鼠模型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各组动物于造模后6h、12h、24h、36h取腹主动脉血和末端回肠组织,血清生化法测定淀粉酶,RT-PCR法检测末端回肠组织的HMGB1-RNA和COX-2 RNA表达。结果 SAP组和大承气汤组各时间点死亡比较,大承气汤组的死亡率在24h、36h较低。在造模后6h,3组动物的淀粉酶、HMGB1-RNA表达、COX-2 RNA表达均达到最高,但假手术组最低,其次为大承气汤组;在12h、18h、24h时,与SAP组比较,大承气汤组的淀粉酶、HMGB1-RNA表达、COX-2 RNA表达能够较快地降低。结论大承气汤能够降低SAP大鼠末端回肠的HMGB1-RNA和COX-2 RNA表达,从而保护肠道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张晨威  费骏  石仕元  陶晓  祖罡  胡金平  曹天一 《中国骨伤》2021,34(11):1065-1071
目的:探究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multimodal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MIOM)技术在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术中评判脊髓及神经根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确诊为胸椎结核并行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0~83(63.45±9.65)岁;单个椎体破坏3例,2个椎体破坏13例,3个及3个以上椎体破坏9例。所有手术患者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ES-MEP)检查,并采用自发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椎弓根螺钉置入及病灶清除。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评价患者炎性指标下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胸椎疼痛情况,通过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监测。5例患者在术中出现SEP波形异常,其中3例为术中清除病灶及冲洗时脊髓受压导致,及时更换器械及操作手势、调整冲洗水流速后波形恢正常;1例因收缩压下降引起,及时予以升压处理后,波形恢复正常;1例SEP波形出现异常后,暂停手术操作10 min后自行恢复,并至手术结束前未再次出现波形异常。7例患者TES-MEP波形异常,其中5例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时出现,术中及时调整钉道,重新置钉后波形恢复;1例因术中手术床倾斜引起,及时调整手术床后,波形逐渐恢复;1例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时出现,术中对侧钉棒矫形完成后波形逐渐恢复正常。5例患者在出现TES-MEP波形异常患同时检测到EMG爆发电位,调整后,EMG爆发电位消失。未出现TES-MEP与SEP波形同时异常的患者。患者术后VAS、ESR、Cobb角、ODI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结论:胸椎结核患者在采用Ⅰ期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中联合应用SEP、TES-MEP和EMG监测能及时反映脊髓及神经根功能,在取得良好固定及病灶清除的同时避免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后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全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诊断为踝关节结核的患者共30例,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成形治疗,术后继续规律抗结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VAS评分及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踝关节结核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固定稳定、提高踝关节融合率等优点,有利于患者踝关节疼痛等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极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经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病椎间固定在治疗腰椎结核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其优势,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取猪脊柱标本(T12~L5)16具,模拟体外(L2~L3)腰椎结核骨质破坏模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具,分别予以短节段(病椎椎弓根钉)固定(A组)、短节段(病椎CBT钉)固定(B组),病椎间椎弓根螺钉固定(C组)、病椎间CBT螺钉固定(D组)。各组每具标本依次进行完整状态(状态1)和L2~L3脊柱结核造模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状态(状态2)下的生物力学测试。将各标本装载到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2N·m、2.5N·m、1N·m、3N·m纯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侧弯、扭转4个方向上的活动度,比较并分析各组活动度。结果 A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8.47±1.76)°、 (7.01±1.10)°、 (5.03±0.92)°和 (4.48±0.41)°; (4.78±0.07)°、 (2.91±0.16)°、 (2.66±0.09)°和 (2.23±0.05)°;B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7.32±0.75)°、 (5.35±0.69)°、 (3.44±0.51)°和 (3.36±1.02)°;(3.51±0.29)°、 (1.74±0.04)°、 (1.53±0.31)°和 (1.23±0.08)°;C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10.01±0.39)°、 (9.05±0.25)°、 (7.42±1.06)°和 (6.92±1.15)°; (7.21±0.17)°、 (5.07±0.02)°、 (5.12±0.74)°和 (4.58±0.01)°;D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9.20±1.37)°、 (7.38±0.88)°、 (6.89±1.22)°和 (6.00±0.52)°; (6.06±0.16)°、 (3.99±0.02)°、 (3.85±0.08)°和 (3.47±0.10)°。各固定模式组状态2的活动度均较状态1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值分别为4.531、5.346、6.008、4.149,P值分别为0.020、0.013、0.009、0.025;B组t值分别为9.481、16.181、11.814、4.769,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18;C组t值分别为4.349、8.002、4.473、4.800,P值分别为 0.022、0.004、0.021、0.017;D组t值分别为5.041、4.146、12.232、10.583,P值分别为0.015、0.025、0.001、0.002)。结论 4组固定模式状态2均比状态1有更强的力学支持,CBT螺钉病椎间固定不但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而且可在采用相同的固定节段时提供更强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可活动式外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肘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2例肘关节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可活动外固定架治疗组和融合固定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可活动外固定架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4~75(42.81±9.01)岁;病程2~9(3.96±1.45)个月。融合固定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3~77 (44.08±7.44)岁;病程2~7 (3.88±1.67)个月。两组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2周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术前、术后1、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抗结核3周及术后1周、6个月的血沉(en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结果:5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0(13.50±4.85)个月。所有患者未见混合感染、结核复发。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活动外固定架组术后2周VAS评分(5.15±0.95)与融合固定组(4.04±0.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活动外固定架组术后1、12个月Mayo评分分别为(78.15±7.83)分、(90.19±7.13)分;融合固定组Mayo评分分别为(70.40±7.61)分、(82.60±8.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活动式外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肘关节结核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结核炎症指标控制方面疗效相当;可活动外固定治疗术后需要早期功能锻炼,不利于早期疼痛减轻,但其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可能优于融合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