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在零时、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细胞间连接蛋白(Cx)4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存活率分别为78.5%和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 Scr水平分别为190、160 μmol/L,术后1个月Scr水平分别为170、125 μmol/L,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观察组移植肾组织零时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但两组术后7年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高于零时活检及术后6个月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为P > 0.05)。两组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供肾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从病理学角度考虑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mmuKnow检测免疫细胞功能在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实施肾移植手术的106例尿毒症患者, 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内发生感染或急性排斥反应时抽取血液标本。采用ImmuKnow测定CD4+ T细胞内的三磷腺苷(ATP)含量。观察与比较不同临床状态肾移植患者的ATP含量, 包括术前组、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和感染组(含重症肺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了解ATP值与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CsA)血药谷浓度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ATP含量低于术后稳定组患者(P < 0.001), 其中发生重症肺炎患者ATP含量低于发生其他感染的患者(P < 0.05)。感染组患者的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稳定组患者(P < 0.05)。ATP含量与移植患者术后FK506和CsA血药谷浓度无相关性。结论  ImmuKnow检测可用于监测肾移植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状态。CD4+T细胞内ATP含量检测对术后感染, 特别是对重症肺炎有提示和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慢性移植物肾病是肾移植领域较难处理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大多数最终会发展为移植肾失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低免疫原性的特殊细胞群,已证实具有分化、转分化、旁分泌等多种功能,在临床其他领域已有成功应用的基础。基于此特点,将其应用于慢性移植物肾病的患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之后经静脉输注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间确诊慢性移植物肾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1例,行1次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之后2次经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治疗后1年内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24 h尿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未发生出血、移植肾动脉栓塞、假性动脉瘤等相关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1周、1个月时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1周、1个月时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7 d时24 h尿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治疗1个月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血/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果可见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经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是安全的,对患者肾功能改善有一定效果,输注细胞剂量及后续输注方式的选择尚有待研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的14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受者作为对象,总结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方式受者的结局、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受者随访1~45个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肾功能指标提示,血清肌酐在术后第7天恢复至142.4(108.6,213.4)μmol/L。胰腺功能指标如期下降至参考范围。血淀粉酶在术后7 d内偏高,为160.5(109.3,249.8)U/L,随后下降,尿淀粉酶趋势与血淀粉酶相似,术后第7天为240(121.0,370.0)U/L;糖化血红蛋白术后1个月下降至参考范围内,为5.8%±1.4%,主要内科并发症为感染[肺部感染26.03%(38/146),泌尿系感染26.03%(38/146),腹腔感染4.79%(7/146)]、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5.8%(8/146),移植胰/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18.49%(27/146),移植肾合并移植胰急性排斥反应6.85%(10/146)]、消化道出血30.82%(45/146),其中严重出血3.42%(5/14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