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A组)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B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3-01采用颈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8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影像学表现和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失血量少、术野清晰、创伤小,Zero-P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便,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4-05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的35例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固定节段活动度、邻上位节段活动度。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0~240(138.86±36.70)min,术中出血量100~600(212.86±77.78)ml。35例术后获得随访6~35(21.94±7.74)个月。术后1周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但仍保留了部分固定节段活动度,且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活动度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邻上位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但末次随访时略有代偿增加(P0.05)。结论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可靠,有效缓解了患者腰背痛,可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一定程度上能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复位棒辅助复位后伤椎置钉与常规复位前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住本院的59例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其中,32例采用自制复位棒复位后,再行伤椎置钉(复位置钉组);2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s)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133例(174个椎体)。根据有无椎体新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统计并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骨密度、受伤椎体个数、骨水泥用量、注入骨水泥的方式、骨水泥是否椎间盘渗透、是否再次骨折、术后伤椎前缘恢比率及术后Cobb恢复比率等因素,并对上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再发骨折患者有28例,发生率为21%。再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术前骨密度、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术后Cobb角度纠正程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骨密度与再骨折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术前骨密度、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椎体高度的恢复比率及Cobb角的纠正比率是PKP术后出现其临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但术前骨密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新型3D打印多孔钛人工椎体在猪脊柱模型置换前后的生物力学测试比较研究,评价该新型3D打印人工椎体的活动范围情况和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8具新鲜相近的猪脊柱标本(L1-L6),根据L3椎体置换前后,分为置换前组和置换后组。分别测试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位移角度变化。结果在0~8N.m逐级加载中,置换后组运动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各向量的位移角度变化明显小于置换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轴位旋转位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新型3D打印人工椎体的设计具有合理性和创新性,在猪脊柱模型L3椎体置换后,即刻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制伤椎复位装置辅助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2采用自制伤椎复位装置辅助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21例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中央高度压缩率、椎管占位率、...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肽,与传统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不同,其可以调整骨转换状态,重塑骨小梁,使得骨量增加,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因此在众多抗骨质疏松药物中备受关注。随着对PTH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不断深入,甲状旁腺相关肽PTHrP、甲状旁腺1型受体PTH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先后被发现在PTH激活PTH1R抗骨质疏松中发挥作用,本文将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KP治疗OVCF的133例(17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椎体新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为(15.48±2.28)个月,统计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骨密度、受伤椎体个数、骨水泥用量、手术入路、骨水泥是否渗透至椎间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以及Cobb角恢复率等因素.结果 术后28例(21.05%,28/133)病人再发骨折,再骨折组的平均年龄为(76.32±7.59)岁,5例发生骨水泥渗透至椎间盘(17.86%,5/28),腰椎骨密度T值为(-3.60±0.79)SD,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50.39±1.87)%,Cobb角恢复率为(53.07±3.91)%,以上指标与未再发骨折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骨密度与再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1).结论 骨密度、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率是PKP术后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但术前骨密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