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和B超引导穿刺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7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术前送CT室行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建立经皮肾操作工作通道后送手术室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对照组为同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输尿管镜或手术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而所做影像学检查均未能确诊,最后进行低剂量MSCTU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B超及泌尿系平片(KUB)检查,其中,8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P),11例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所有病例的MSCT平扫及MSCTU薄层数据分别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MSCTU的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89mGy,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91.16±13.96)mGy·cm.MSCT平扫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23例(直径4~15 mm),可疑输尿管结石14例(直径3~6mm),输尿管全程未见明确结石(阴性)5例.低剂量MSCTU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32例(直径3~14 mm),可疑输尿管结石6例(直径3~12 mm),阴性4例.结合低剂量MSCT平扫及MSCTU,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39例(直径3~14mm),与输尿管镜或手术所见一致;可疑输尿管结石2例;阴性1例.结论 低剂量MSCTU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必需与低剂量MSCT平扫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CTC)与内镜检查评估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的一致性。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患者行结肠低剂量CT扫描及内镜检查,观察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C与内镜判断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DIw)。结果内镜诊断结肠癌阴性4例,阳性61例,肿块位于直肠8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3例,横结肠11例,升结肠8例;肿块Ⅰ型38例,Ⅱ型14例,Ⅲ型7例,Ⅳ型6例。CTC判断结肠癌阴性5例,阳性60例,肿块位于直肠8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6例,横结肠10例,升结肠6例;肿块Ⅰ型36例,Ⅱ型16例,Ⅲ型7例,Ⅳ型6例。CTC与内镜CRC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81,P0.01);CTC诊断结肠癌的符合率为98.5%。CTC与内镜CRC的结肠癌肿块部位、分型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97和0.949,P均0.01)。结论辐射剂量降低至1.68 m Gy的CTC诊断结肠癌及肿块部位、分型,与内镜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肝肾健脾温针灸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3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1例,骨量减少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灸防治组20例和药物防治组20例,针灸治疗组和防治组均选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关元,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天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4片/次,3次/d,连续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针灸治疗组的L2-L4、左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或P<0.05);药物治疗组左股骨Ward区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1),左股骨L2-L4、Neck骨、GT部位的密度较治疗前轻微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量减少防治结束后3个月,针灸防治组L2-L4、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值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针灸和药物防治骨量减少患者3个月后,BG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且针灸组与药物组BG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组、针灸和药物防治组治疗后骨痛积分和衰老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针灸治疗、防治组与药物组治疗、药物防治组治疗前后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25.0%、药物治疗组为3.25%,针灸防治组的临床控制率为35%,药防治物组为10%,针灸治疗、防治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防治组(P<0.01,P<0.05)。结论:补肝肾健脾针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防治骨量减少在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降低骨痛积分,改善衰老症状,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口服维丁钙片。该针灸疗法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延缓衰老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浅谈CT室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宙 《广西医学》2000,22(4):931-932
1996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ld发明并研制成功了第一台CT设备,它是放射领域中无可比拟的重大发明,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讯猛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开发,使得CT机在近二十年来,加快了更新换代,扩大了临床应用。CT用于临床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发挥CT设备的应有效能,提高CT影像质量,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是每个CT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所要考虑的问题。本人就我院CT室几年来的管理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 CT室工作人员的选用和培训1.1 CT机是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现代化医疗设备必须由具有专门技术的人去使用,去维护。我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椎侧位DR片的质量缺陷及其成因。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天的正常胸腰段脊椎侧位DR片作为样本,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缺陷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在316帧胸腰段脊椎侧位DR片中,达到一级片标准图像的229帧,占72.5%,存在各种质量缺陷的有87帧,占27.5%,在各种质量缺陷中,占据首位的是图像噪声偏大,几乎属于二、三级图片的90%都由噪声造成的,其次是曝光条件不合适造成的缺陷问题。结论:要提高胸腰段脊椎侧位DR片的质量,着重解决图像噪声、曝光条件欠佳和去除体外异物等问题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基于单源瞬时kVp切换的能谱成像技术的成熟,能谱CT真正开始进入临床应用。能谱成像以崭新的面目展示在医学成像领域,其多参数成像的实现,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参数,能谱CT越来越显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极大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能谱CT的出现是CT领域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泌尿系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我科检查的泌尿系患者76例,采用常规B超、X射线平片、VIP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超、X射线平片及VIP联合临床检查确诊,上述泌尿系检查患者中,42例为泌尿系结石,26例为疑似结石需要进一步检查,8例未见异常。通过螺旋CT对泌尿系的平扫或泌尿系成像(CTU)检查,使用图像重建技术后共有63例患者被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肾、输尿管、膀胱结石;3例患者确诊泌尿系结核;2例为外伤引起的肾破裂损伤和膀胱破裂损伤;2例为输尿管扩张畸形;6例未见异常。结论:在泌尿系检查中有效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泌尿系疾病的检出率和检查准确性,同时极大地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影像噪声的特点,找出降低CR影像噪声的方法,以提高CR影像质量。材料与方法:以10mAS、20mAS、40mAS为固定X线量档,从50至150kV、步长为2kV对实验猪胸部进行系列曝光,用ADCCOMPACTPLUSCR阅读器读IP,将所获得的CR影像经后处理后保存及打印出照片。结果:曝光条件不足的影像噪声明显增加,曝光条件过高的影像黑化度增加,后处理无法调节。IP久置不用不经刷新就直接使用会导致影像噪声增高。结论:CR动态范围就比屏片系统大得多,曝光宽容度就大得多,而且具有后处理功能,一张适当黑化度的图像,不全由曝光条件控制,而是由后处理就可以得到,在很大的范围内,CR随意取任何曝光条件,CR照片影像噪声因素是多方面的,摄影中,在未超出机器负荷情况下,尽量使用小焦点、小照射野,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大小、密度、体厚、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根据摄影部位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IP,加强后处理的管理,熟练掌握后处理的各项技术,定期清理IP板表面,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减少噪声的产生,降低噪声对X片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和探讨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改善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丁钙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骨痛积分的变化、睾酮、骨化三醇(1,25-(OH)2D3)骨代谢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痛积分、睾酮、骨化三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化三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痛积分、睾酮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改善,与针灸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睾酮、骨化三醇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