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ALM)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L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率为100%,全部行肿瘤切除术,病理均证实为ALM。随访6个月至10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是ALM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是治愈本病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在红细胞衰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经TNF-α(1 ng/ml)处理6、12、24、48、72 h或在不同质量浓度(0.1、1、10 ng/ml)处理24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FSC)值的变化、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和神经酰胺的标记率.结果 经TNF-α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较对照组于24h后出现FSC减小((81.5±1.02)%比(87.6±0.55)%,P<0.05),膜的PS外露水平和神经酰胺含量增加((5.5±1.07)%比(2.7±0.17)%,(2.1±0.23)%比(0.7±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TNF-α可诱导红细胞体积缩小,促进红细胞膜PS外露以及神经酰胺的增加,是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颅内压(ICP)与颅脑外伤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37,GOS评分1~2分)、预后良好组(n=48,...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红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露情况。方法采用配对设计随机分组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n=30)和脓毒症患者组(n=30)进行静脉采血,行瑞氏染色血涂片观察和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并采用对Ps有高度亲和力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V检测技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进行荧光测定。结果显微镜下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呈棘形、泪滴形、球形、缗线形等变化,细胞明显聚集;同时红细胞聚集指数测定结果显示脓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s外露的红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Ps的外露表达明显增加,同时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变化对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ACS患者ST段抬高型心梗(STEAMI组)20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AMI组)20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UA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和CD40L含量的变化。根据GRACE评分法将ACS组60例患者分为高危组(GRACE评分≥133分)34例、低中危组(GRACE评分<133分)2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微粒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心衰发生率、28天的死亡率,并继续随访24个月的再次心梗、1年死亡率情况。分析血小板微粒值的高低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患者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NSTEAIM组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STEAIM组(P<0.05);UA组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STEAIM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心衰发生率、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高危组患者(P<0.05);继续随访24个月后低中危组患者再次心梗率、1年死亡率明显低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论 PMP的变化可以预测老年ACS患者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追踪随访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1、3个月到专科门诊随访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话随访、短信提示等方式进行追踪教育和健康指导;分别于出院前和出院3个月后采用COPD自我效能感量表(CSE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圣乔治呼吸问卷(SGQR)评测两组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CSES中负面影响、情绪激发、体力消耗、天气/环境、行为危险因素评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出院前和对照组同期(P 0. 05,P 0. 01),对照组体力消耗评分明显高于出院前(P 0. 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ESCA中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出院前和对照组同期(P 0. 05,P 0. 01),对照组自护责任感和总分明显高于出院前(P 0. 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GQR中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出院前和对照组同期(P 0. 05,P 0. 01)。结论:追踪随访教育可以提高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665份野外鼠形动物肝脾标本中抽取407份,采用巢式PCR对样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检测,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应用生物软件MEGA7.0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其它无形体属种株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检测野外鼠形动物3目5科12属17种407只,阳性率为3.19%(13/407),其中大足鼠、黄胸鼠和斯氏家鼠阳性率分别为21.43%(3/14)、6.00%(6/100)和4.94%(4/81),其它鼠形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不同海拔梯度(P=0.219)、不同性别(χ2=0.441,P=0.506)及不同生境间(χ2=0.386,P=0.534)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序列对比分析显示所有样本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进化分析显示与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处同一个分支。结论 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低度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盲肠结扎穿刺(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小肠上皮自噬水平,探讨自噬与脓毒症肠上皮损害的关系. 方法:建立大鼠盲肠结扎穿刺模型,收集大鼠血清和小肠上皮黏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黏膜细胞因子的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以及转录水平,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血清和黏膜细胞因子TNF-α在4h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在脓毒症8h明显升高,12 h下降,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C3基因也表现出早期升高随之下降的趋势. 结论:大鼠在脓毒症时,小肠黏膜受损,其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早期升高,随后下降.自噬受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0.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原生环境的加速开发以及人口流动加快,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数量逐年上升且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更有效的预防控制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本文就我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