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与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骨科住院患儿22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免疫状况。结果 220例骨科住院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34例、感染率1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育程度、户外活动次数/周、蔬菜和水果类摄入次数/周、病房环境、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年、儿童气质类型(难养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是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独立影响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未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因素多样,加强相关因素防控与干预,利于降低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茯苓杏仁甘草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原文曰:“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不差,更服。”笔者根据欧阳锜氏编著的《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胸痹心悸类篇·心痹》概念,以病名诊断相结合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欧阳氏指出:“本病是因痹病久不愈,病邪内舍于心所致。以悸、喘、咳、肿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的胸痛类疾病。临床早期偶有心悸,继而心悸胸闷,劳累后呼吸气促,每因复感外邪病情加剧。严重时足背浮肿,渐及周身,呼吸喘促,不能平卧,咳嗽咯血,颈脉动甚,唇舌青紫,甚至额汗如珠,突发晕厥或猝死”的  相似文献   
3.
曹某某,男,19岁。住院号:90/888。患者于1990年11月20日因外感后发热咳嗽,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继而腹痛泻,经某院对症处理无效。12天后病情日趋恶化,呕吐不止,伴剧烈腹痛,大便脓血,某院予抗生素、退热药、补液等法治疗8天仍罔效。遂于1991年12月10日来我院求治。查:体温38.5℃,血压16/11KPa,呼吸58次/分,心率142次/分,脉搏88次/分,舌质紫暗,舌苔灰而腻,舌根部芒刺突起,脉象沉迟。双肺布满湿性罗音,腹胀如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瘤体内注射与外用博来霉素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小儿矫形外科住院浅表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博来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与瘤体表面外涂治疗。结果:共收集40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注射组与外用组各20例。外用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注射组显效14例,有效6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后瘤体质地硬,而外用组治疗后瘤体质地软;注射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瘤体局部坏死或感染(P<0.05),外用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博来霉素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治疗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病"的范畴.因病程长,临床表现颇多易变,难以一方一法以临不变.以人们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合并脏腑病变等因素评审病机,对症用药,皆能以法统方,调方遣药,方可收效.  相似文献   
6.
7.
生长于骨关节外骨软骨瘤称骨外软骨瘤,临床上非常罕见,多见于成年人,常见发病位置为四肢手指(趾)等部位,目前尚未检索到发生于幼儿胸壁软组织内原发性骨软骨瘤的相关文献[1,2]。2018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胸壁软组织内原发性骨外软骨瘤患儿,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软组织感染(STI)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细菌培养阳性的STI患儿,并分为社区STI组和医院感染STI组,对STI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165例细菌培养阳性的STI患儿。社区STI组98例,医院感染STI组67例。共培养出细菌16种。98例社区STI均为单细菌感染,其中革兰阳性(G+)菌9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5株,86.7%)、化脓性链球菌(4株,4.08%);革兰阴性(G-)菌6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株,3.06%)、肺炎克雷伯菌(2株,2.04%)。医院感染STI组67例,5例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共培养出细菌72株,G+菌13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2.50%);G-菌59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1株,29.17%)、铜绿假单胞菌(15株,20.83%)、阴沟肠杆菌(13株,18.0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耐药率50%,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2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43.6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呋喃妥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70%,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0%,未见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结论儿童社区STI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医院感染STI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等G-菌为主。儿童STI在未明确病原菌之前,可根据感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跟腱延长前移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痉挛型马蹄足的疗效。方法收集1998年5月-2011年6月应用跟腱延长前移术治疗脑性瘫痪痉挛型马蹄足儿童53例85足。男28例45足,女25例40足;年龄2.5~14.0岁,平均6.8岁。痉挛程度按Ashworth 5级法评定:3级12足,4级38足,5级35足。患儿均能行走,智力发育及下肢肌力基本正常,伴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和Babinski征阳性,无明显内翻、外翻及平足畸形,X线片未提示明显骨性畸形。合并双髋内收畸形5例,双膝屈曲畸形2例,均在术前或同期行手术矫正。结果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11.2 a,平均2.3 a。1例于术后2周出现切口裂开、跟腱断裂,再次行跟腱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患儿术后均未发现小腿三头肌肌力较术前下降。53例85足均获满意疗效,优55足,良30足,优良率达100%。结论跟腱延长前移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在跟腱延长的基础上将跟腱止点前移至跟距关节后缘,缩短了跟腱至踝关节的力臂,平衡了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肌力,远期效果良好,是儿童脑性瘫痪痉挛型马蹄足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脱位并肘部骨折的损伤机制、形态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骨科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例肘关节脱位并肘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6~12.0岁,平均7.6岁;受伤时间6h~32d,平均3.5d。按肘关节脱位方向分为后侧脱位6例,后外侧脱位4例,前侧脱位2例;12例均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伴前臂暴力旋转性损伤,其中5例为车祸伤,4例为高处坠落伤,2例为电动机皮带绞伤,1例为洗衣机绞伤。12例均行手术治疗,复位肘关节,骨折用克氏针或张力带钢丝固定,修复肘关节侧副韧带。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稳定性好,肘部骨折骨性愈合,无肘关节再脱位;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伸屈活动度为90°~145°,平均125°,旋转活动度为85°~155°,平均130°,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4例,优良率91.7%(11/12例)。结论儿童肘关节脱位多由高能量损伤及前臂暴力旋转性损伤所致,极易合并不同类型的肘部骨折和严重的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应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