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隐匿性乳腺癌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OBC)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7例O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进行针吸或肿块切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均予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部分患者施行放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率90.80%(79/87),随访时间12~98(85.0±1.5)个月,生存期(76.0±2.3)个月,5年生存率为63.29%(50/79),35例于术后25~75个月死于脑、肺、肝脏等处转移.结论 腋下淋巴结针吸或切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对OBC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瘤患者舳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切除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术后3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地防止患侧腋窝及上臂皮肤感觉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印春  齐立强  付丽  范宇  顾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24-3327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Bcl-2、Bax的表达情况,探讨Bag-1与Bcl-2、Bax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FEA)、20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及20例乳腺正常组织中Bag-1、Bcl-2、Bax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ag-1、Bcl-2、Bax在15例乳腺FEA、20例乳腺DCIS、20例乳腺IDC及20例乳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3%、20.0%;70.0%、30.0%、50.0%;70.0%、50.0%、65.0%;25.0%、30.0%、10.0%。②Bag-1在乳腺FEA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和DCIS中的表达(P<0.05),Bag-1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和DCIS中的表达(P<0.01);Bax在乳腺FEA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中的表达(P<0.01),Bax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IDC和DCIS中的表达(P<0.01)。③在乳腺FEA中Bag-1与Bcl-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乳腺DCIS中Bag-1与Bax的阳性表达、Bcl-2与Bax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检查结果说明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基因调节中,Bag-1与Bcl-2在从FEA到癌变的过程中有相互促进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受多基因调控的,多因素共同影响肿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Bag-1、Bcl-2、Bax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ID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Bag-1、Bcl-2、Bax。结果 DC组织中Bag-1、Bcl-2、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79/85)、78.8%(67/85)、74.1%(63/85),癌旁组织中分别为58.8%(50/85)、58.8%(50/85)、67.1%(57/85)。IDC组织中Bag-1、Bcl-2阳性表达率与癌旁组织比较,P均<0.05。Bag-1表达与IDC肿瘤直径有关(P<0.05)。IDC组织中,Bag-1、Bcl-2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 IDC组织中Bag-1、Bcl-2高表达,二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32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结果  32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均为女性,均以无痛性乳腺肿物就诊,发病年龄36~76岁,(平均58.3岁)。病理检查具有神经内分泌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突触素(synaptophysin)阳性率为54.5%(6/11),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为83.3%(20/24),嗜铬素A(CgA)阳性率为93.75%(30/32),ER阳性率为84.375%(27/32),PR阳性率为68.75%(22/32),C-erbB-2阳性率为9.375%(3/32),P53阳性率为18.75%(6/32)。随访时间7~91个月(平均30个月),除1例患者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1例患者出现骨转移,1例出现肺部多发转移,均带瘤生存外,余皆无瘤生存。ER与P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 < 0.01),且阳性表达率较高;ER、PR均与P53呈负相关关系(P < 0.01、P < 0.05),P53阳性表达率较低。单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伴有其他类型癌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相比,在TNM分期中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3例伴有其他类型癌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均为高级别的TNM分期,而19例单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却均为低级别TNM分期。   结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病理形态复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内分泌指标是确诊该病的可靠依据。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本研究提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多为雌孕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接受内分泌治疗。单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TNM分期相对较低,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仍需大样本长时间随访观察以得出有关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可靠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1983~2006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2例,其中需进行保乳术的患者422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340例行传统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两组临床病例资料均保存完整,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保乳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比较,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疗效确切安全。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在保乳术后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