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头颅CT、MRI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 ,外伤性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本院 1 994年以来收治的 2 2例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 5例 ,女 7例 ;年龄 6个月~ 1 1岁 ,平均 4 3岁。本组均有头部外伤史 ,均为单纯闭合性颅脑损伤 ,其中跌伤 1 2例 ,交通事故伤 8例 ,打击伤 2例。着力部位 :枕部 8例 ,顶部 9例 ,额部4例 ,颞部 3例。伤后原发昏迷 2例。伤后 1~ 76小时出现症状 ,左侧肢体偏瘫 1 1例 ,右侧肢体偏瘫 1 0例 ,面瘫 1 1例 ,抽搐 6例 ,运动性失语 1例。 2 2例均行头颅CT检查 ,表现…  相似文献   
2.
3.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直视手术。经翼点入路,以Mayfied三头钉头架固定头部,取自耳屏前方、颧弓上缘至中线发际内作弧形切口。根据需要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再解剖瘤颈。结果 54例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成功,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评分为好的患者48例,差者3例,死亡3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路径最短,视野角度最大,是手术治疗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  相似文献   
4.
颅内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现将本科于2005年5月至7月收治两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瘤患者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其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0例,正常5例,所测定的12种游离氨基酸在良、恶性肿瘤间均无差异。而脑肿瘤患者脑脊液中天门冬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明显比正常组降低。对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变化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7岁,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随后左耳听力亦下降。6个月前出现头痛、头晕,呈阵发性发作,不伴恶心。呕吐,无心慌气短、发热寒战等症状。一周前行头颅CT、MRI检查示:颅内多发性占位病变。患者家族中无脑膜瘤或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史。一般情况良好,双耳听力差,右耳听力基本丧失。头颅MRI示:两侧小脑桥脑角区可见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信号影;右侧小脑、颞叶、枕叶及顶部大脑镰区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等T1、长T2信号影;注入Gd-DTPA后,两侧小脑桥脑角、环池、枕大池、大脑大静脉、大脑镰区及右侧小脑、颞叶、枕叶、左侧额顶部可见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7.
病例1女性,31岁,主因突发头痛半月余,恶心、呕吐6 d入院。入院查体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CT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团块样占位病变,第四脑室形态欠佳。颅脑MR I检查见右侧桥小脑角区4·5 cm×3·0 cm×3·5 cm稍长T1、不均匀稍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无强化。右内听道口扩大,桥脑右侧及右小脑半球受压,第四脑室受压变形,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稍扩大,小脑扁桃体下端略低于枕骨大孔水平(图1)。行电测听检查,右耳高频听力下降。脑干诱发电位示左侧Ⅰ~Ⅴ间期正常,右侧Ⅰ~Ⅲ间期2·82 m s,Ⅰ~Ⅴ间期4·48 m s均延…  相似文献   
8.
神经导航系统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它是经典立体定向技术、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微侵袭手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神经外科领域开展的一门新技术[1].神经导航技术为术中精确定位及脑内微创手术创造了条件.我院自2005年9月以来应用美国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完成28例颅内脑深部占位病变的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主要表现类型有脊柱裂、脑膨出和无脑畸形。各种类型的NTDs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周围相关结构发育不完整。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就最近研究的神经管形成有关的调节基因(包括PAX家庭、PDGFRA和与叶酸及蛋氨酸代谢相关的基因等)与NTDs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单纯采取额颞颧入路切除肿瘤13例,联合上颌窦前入路1例,联合下颌骨截断外旋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近期并发症:脑神经损伤6例,脑脊液漏2例,咬合错位2例,及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颅中窝沟通性肿瘤主要采用额颞颧手术入路切除,术中将颧弓断离,切除髁状突,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结合显微外科良好的照明、灵活的头位变换,可以较好地暴露并切除肿瘤。肿瘤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时,可截断下颌骨扩大后部视野,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