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热化疗对肝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徽  张北光  金刚  王纯  王阳 《肿瘤》2007,27(11):920-92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热疗组)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热化疗栓塞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并与78例常规介入化疗栓塞组(非热疗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自身比较结果显示,热疗组CD3 、CD4 、CD8 、CD4 /CD8 下降不明显(P>0.05),而治疗后NK细胞有明显增加(P<0.05);非热疗组CD3 、CD4 、CD4 /CD8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2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2周检测,热疗组CD3 、CD4 、CD4 /CD8 及NK细胞明显高于非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热化疗能快速增加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抵消常规介入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对控制肿瘤的转移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徽  孙志强  张北光 《中国肿瘤》2012,21(12):944-946
[目的]探讨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热疗组30例和常规介入组30例)治疗前后VEGF的变化,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介入热疗组血清VEGF中位值为256.42pg/ml,常规介入组为255.16pg/ml;治疗后1周介入热疗组为179.37pg/ml,较前下降;常规介入组343.58pg/ml,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热疗组2年生存率(70%)明显高于常规介入组(50%).[结论]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可抑制VEGF的产生,对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防止或降低肿瘤的复发起到积极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介入疗法,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92年9月~2002年3月来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652例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癌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⑴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其1年、2年、3年、4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8%、55%、25.7%、10.5%及8.14%;⑵肿瘤直径大于5 cm,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肿瘤多发者其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肿瘤多发者的疗效明显低于单发者.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期的肝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配合其他疗法能使疗效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2年9月~200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52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癌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1)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其1年、2年、3年、4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8%、55%、25.78%、10.5%及8.14%。(2)肿瘤大小、数量与门脉癌栓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的临床分期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肿瘤直径大于5cm,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肿瘤多发者其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肿瘤多发者的疗效明显低于单发者。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期的肝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配合其他疗法能使疗效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 3 0~50岁妇女。传统治疗常采用药物及外科手术切除。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7月 ,对 2 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 4例子宫肌瘤患者术  相似文献   
6.
<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最高〔1〕。在我国,HCC在确诊的消化道肿瘤中,发生率高达50%以上。目前其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病变肝组织为主〔2〕。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健全的肝组织越来越少,通过手术便无法治疗。此时临床上常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姑息治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但是TACE不足之处在于只能缓解症状,而患者治疗后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的病例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7.
尿液中的5种微量蛋白包括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α-微球蛋白(α-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本文作者观察儿童不同肾脏疾病时尿中5种蛋白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及酶标仪分析,对尿液中5种微量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9例,再将治疗组采用的动脉热灌注化疗及热栓塞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的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60.67%),总有效率89.89%;对照组显效36例(40.45%),总有效率70.79%,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肝癌患者经过动脉热灌注化疗及热栓塞治疗后,病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也得到了较大地提高。总之,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3D-CT扫描成像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4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共62个椎体的术前影像资料,经患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并注入骨水泥.配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D-CT扫描成像观察穿刺针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位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椎体外泄漏情况等,观察术后1周的止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为2.0~5.0 mL.术后1周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止痛总有效率为91.3%(42/46),并发症发生率为17.4%(8/46).结论 DSA 3D-CT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穿刺过程,更快速有效地了解骨水泥的分布、使用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在缓解脊柱转移瘤疼痛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增加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化疗药物渗漏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化疗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化疗是临床治疗各种癌症、白血病、免疫性疾病的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静脉炎,有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等可引起神经毒性损害。化疗药物静脉注射外渗后,轻者可引起周围组织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灼热,重者可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皮肤溃疡及深部结构如肌腱和关节损伤。药物外渗后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对防止局部组织坏死及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