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克氏针加喙锁固定和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6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疗效,其中有31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加喙锁惰性线固定,另外35例患者用锁骨钩钢板进行固定。随访平均14.3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取出内固定前后疼痛评分,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克氏针加喙锁惰性线固定组在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拆除内固定后疼痛评分上与钩钢板组相近(P>0.05),在Constant&Murley评分,取出内固定前疼痛评分,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方面皆优于钩钢板组(P<0.05)。结论克氏针固定肩锁关节加喙锁惰性线固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虫草术酱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进行评价。②方法240例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采用虫草术酱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保肝、对症、支持治疗。③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3%及80.8%,对照组为15.0%及28.3%.治疗组ATL与ALB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05,6.98,P均<0.01)。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5.45,31.05,P均<0.01)。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4.47,P<0.01)。④结论虫草术酱汤对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乙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刚 《临床荟萃》1998,13(12):555-556
近年来国内已将促肝细胞生长素作为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主要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据此笔者对本院1995年4月~1996年4月间收治的3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患者,采用常规用六合氨基酸、茵栀黄或门冬氨酸钾镁、白蛋白、鲜血浆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将促肝细胞生长素加入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并与对照组同期收治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病例进行对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系统阐述了Hoffa骨折这一临床上比较少见的关节内骨折的损伤机制、解剖分型、治疗方法、并发症的种类和预防措施以及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原则。其中特别强调了术中严格解剖复位与对软组织的保护的必要,以及术后功能锻炼对疗效的影响。本文还对关节镜下治疗Hoffa骨折提出了特别关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出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溃疡出血在严重创伤后3~5天出现最为常见,2周以内为高发期,而超过2周,甚至于伤后1个多月发病者,国内只有1篇报道〔1〕。自1989年9月~1999年4月我院共收治该类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0~52岁,平均41岁。既往均无胃病史。入院前均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史。2 伤情分析致伤因素:机器绞伤2例,坠落伤3例,交通伤6例。就诊时间伤后3小时~3天不等。11例病人中危重多发伤8例(ISS≥25),胫腓骨骨折伴血管损伤1例,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2例。所有病人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其中创伤失血性休克8例,神…  相似文献   
6.
张克刚 《齐鲁药事》2002,21(3):19-21
拉米夫定为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自 1991年问世以来 ,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地用于治疗HIV感染者与爱滋病患者。 1995年有人发现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有抑制作用 ,英国葛兰素公司先后在香港、东南亚及中国等地进行了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治疗的Ⅱ、Ⅲ期临床研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是一种脱氧嘧啶核苷类似物,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拉米夫定自1991年问世以来, 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地用于治疗HIV感染与艾滋病患者。1995年有人发现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有抑制作用。1999年在中国注册上市。拉米夫定在用于乙型肝炎治疗的Ⅱ期Ⅲ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其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也不高,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头痛、嗜睡、恶心、肝区不适和疲乏等,但多数病人都能很好地耐受。但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仍有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病人出现紫绀、血管神经水肿、哮喘、荨麻疹和低血压。乙肝病人应用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毒复制仍可恢复,并出现HBV DNA的反跳,有时甚至高于治疗前水平。有人报道12例艾滋病患者在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引起甲沟炎。也有报道拉米夫定引起脂肪异常分布,水牛背,引起血友病患者出血,引起冻肩,胰肾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的伴血管损伤的严重骨折日趋增多,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肢体的血液循环,而重建血液循环又首先需要恢复骨骼的连续性,治疗中应以快为主,尽量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固定骨折[1]。笔者对我院自2000—2006年33例伴血管损伤的严重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Or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的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外固定架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ma钉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AO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术后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外固定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Gamma钉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外固定架组和Gamma钉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外固定架组明显少于Gamma钉组(t=14.780,P=0.000)。两组均无骨道感染、骨髓炎等深部感染发生。外固定架组14例(38.9%)出现轻微表浅软组织钉道感染,Gamma钉组未出现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10,P=0.001)。外固定架组出现轻度髋内翻3例(8.3%)、半针切出2例(5.6%),Gamma钉组分别为4例(8.5%)和3例(6.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60;χ2=0.025,P=0.830)。术后6个月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外固定架组优16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Gamma钉组优22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10)。结论闭合复位O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线铆钉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3~49,平均41岁;TossyⅡ型9例,Ⅲ型22例.其中新鲜肩锁关节脱位19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9例,锁骨钩接骨板固定失败3例;患者均不合并骨折.手术均采用Mitek 3.0 mm带线铆钉植入喙突,以不可吸收尾线穿过锁骨固定脱位,同时修复喙锁韧带或转移喙肩韧带;其中12例采用克氏针辅助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lic Association,JOA)肩关节疾患治疗判定标准和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7个月.单纯铆钉固定组术后JOA肩关节疾患评分为65~95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17/19);铆钉结合克氏针固定组术后JOA肩关节疾患评分为74~97分,其中优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75.00%(9/12).两组肩锁关节脱位评价系统的优良率分别为94.74%(18/19)和91.67%(11/12).5例患者在拔除克氏针1~3个月后出现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但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后无明显变化,未进一步治疗.结论 带线铆钉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二次手术的特点,术后疗效肯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rivet with thread,instead of clavicular hook plate,for Tossy Ⅱ & Ⅲ disloc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February 2009,totally 31 patients with Tossy Ⅱ or Ⅲ disloc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were treated using rivets with thread,including 19 males and 12 females at the age of 33-49 years(mean,41 years).Among these patients,19 suffered fresh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9 suffered old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and 3 did a failed fixation by clavicular hook plate.None of them was combined fracture.Mitek 3.0 mm rivet with thread was embedded to coracoid,with nonabsorbable thread connected with the rivet passing through the clavicle for fixation,and meanwhile ligament coracoclaviculare was restored or acromiocoracoid ligament displaced.Among them,12 patients assisted Kieschner wire fixation.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evaluated using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scoring system and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scoring system.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11-23 months(mean,17 months).In the patients without Kieschner wire fixation,JOA shoulder score was 65-95,excellent for 8 cases,good for 9,fine for 1,poor for 1,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9.47%(17/19);In the patients with Kieschner wire assisted fixation,JOA shoulder score was 74-97,excellent for 5,good for 4,fine for 3;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5.00%(9/12).With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scoring system,the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4.74%(18/19),and 91.67%(11/12)respectively.No complication that affected joint function was found.Conclusion Rivets with thread can be used for treating Tossy Ⅱ & Ⅲ disloc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This surgical technique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operation wound,fewer complications,no secondary operation,and satisfactory treatment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